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甘孜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事关全州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启动,使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对我州农牧民收入增长有过突出贡献的林业、采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农牧民增收举步维艰,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如何以“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孜州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牧业经济,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摆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深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总体来看,牧民的生活消费趋势有下降倾向。牧民生活消费方式变迁反映出的民生问题有:增收约束力的不断加强导致消费倾向下降;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收入差距扩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滞后致使牧民综合素质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以及不良生活消费行为滋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通过加大"三牧"投入力度、引导牧民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重视教育和文化娱乐事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切实改善牧区民生。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开始的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受到国内外关注,而其后续生计或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尤其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持续关注和研究。笔者以位于格尔木市南郊的昆仑民族文化村为例,详细分析搬迁牧民的就业类型变化与迁出地即老家的经济联系,牧民收入和支出结构及特征。本文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先后对昆仑民族文化村进行过4次调查,我们主要根据课题组2007年9月对该村86户牧民家庭的抽样调查和2008年该村168户家庭331人的劳务输出的统计分析,2012年7月对该村就业情况的补充调查资料,主要采用定量研究配合定性分析,探讨三江源生态移民搬迁牧民的就业类型和家庭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20世纪初期至1949年中国人类学者研究藏族牧民的著作和文章,对藏族牧民的社会历史、人口状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婚姻家庭、体质人类学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牧民们除了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夏季举办那达慕以外,每到冬季进入腊月,同样也要举行一场别样的冬季那达慕,这已经成为草原上一年两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董璐 《中国民族》2014,(10):29-29
说起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阿其玛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台长林发,白音花镇阿其玛嘎查蒙古族牧民巴根那竖起大拇指:"林台长一点干部架子都没有,平时看起来和我们普通牧民一样,人特别好、热心肠,谁家里需要帮助,只要找他,有空准来!"林发今年57岁,衣着简单朴素,头发略微灰白。  相似文献   
7.
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建设是实现甘孜藏区牧民"完全定居"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区域和社会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的现状调查分析,提出加强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多元治理,树立牧民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情欲”和“礼教”是明清社会生活的两个面相,也是塑造明清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两个关键要素。美国女性史家高彦颐(Dorothy Ko)与曼素恩(Susan L. Mann)的明清社会性别史研究基于这两大范畴,讲述了明清妇女的生命故事。高彦颐侧重描绘女性在参与和带动“情欲”风潮时所流露的文化主张,曼素恩更注重考察女性在礼教系统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此二者的研究也体现出美国妇女史界在“社会性别转向”(gender turn)以后的学术动向。有别于早期的激进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保守主义的回潮,女性史家不再反复强调妇女在父权制下遭受压迫的情状,而是把考察的重点转向他处,思考如何在既定的社会性别框架下凸显女性在历史中的中心角色。  相似文献   
9.
身为一家咨询公司的老板,77岁的曼弗雷德·H·克罗斯特(Manfred H. Krost)总是推荐他的客户到苏州的县级市太仓投资。这是为什么?
  “不仅仅因为我的公司在太仓,还因为那里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突出的地理优势,更因为当地政府的亲商理念、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都让人满意。”面对类似的疑问,克罗斯特总是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范围副词"光"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光"除了限定范围,还具有强调作用,常带有说话人较强的主观化倾向,多用于表达不满、抱怨等消极感情。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搭配时,"光"标示句子焦点,充当焦点标记,同时在语义上存在besides和except之分。此外,"光"与不同的结构组合时,辖域也有所不同,与句首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时,辖域为相应的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但与主谓短语组合时,辖域则由具体的预设信息而定,此时"光"的辖域即为句子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