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66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025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菩提心思想作为一种典型的利他主义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理念,其核心是大慈大悲,是通过发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以"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等方式,以及以布施等波罗蜜六度来逐步实践、升华的智悲双运观修法门。其中既包涵着从"道德底线"到"亲缘利他"及"纯粹利他"升华过程,也包涵着自觉觉他和自律他律的辩证统一思想。通过提倡和弘扬菩提心思想不仅有利于建立"道德底线"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进而有助于建立理性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该文试图从甲骨文、金文的角度,对殷商的原初史料进行解读。近年来在殷墟以外的周原,陆续发现了原初史的甲骨文新资料,这些实证表明:原本落后的周族始祖,并未延续夏族独自发明的特有的文字系统(迄今考古学未能证实其实际存在),而是继承、使用了敌对的殷商王国的文字——甲骨文。20世纪我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古文献学传统的记载中,尧舜禹、夏王朝是"文献学存在"的;然而在考古学的意义上,偃师二里头文化仍不能验证"夏王朝"的"考古学存在"即历史真实存在。今后我们还应坚持强调年代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原初史提供更多的、合乎科学思维的考古数据,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坚实基础。该文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来解读殷商世系和天干十日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刑法告诉才处理案件中的自诉机制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障碍,公权力在何种情况下介入方为合适就成为理论和实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和大陆法系各国立法例的分析认为,一方面应当拓宽此类案件的追诉途径,另一方面则应当分别不同情况由检察机关协助自诉,或者在保障被害人意愿的前提下求诸公诉程序.  相似文献   
5.
从考古发掘的图像资料与古文献的相关记载出发,探讨轩辕帝与有熊氏的关联:一方面检讨远古"熊图腾"的成因,说明文学与人类学的多元视角和知识视野时追寻远古失落之文化记忆的作用,并昭示其融入国学谱系后的效应,尤其是在"释古"方法上的推动与创新;另一方面也试图经由中国古代的例子,探讨人类学中国话语之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诉求多元化的今天,哲学是否还能应对"什么是正确的生活"这一基本伦理问题呢?根据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伦理观之见,"差异性"或"多元化"内在地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征.与此相应,"什么是正确的生活"已变成了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判断的道德原则都应当包含合目的的、善的以及公正的三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梦里飞天     
熊炬 《中华魂》2008,(7):64-64
  相似文献   
9.
《老龄问题研究》2004,(3):52-53
我们经常听科学家、作家、记者、社团领袖和家人说,随着年龄增长创新精神不断减弱。但是,新的研究表明,情况恰恰相反,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创新精神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环境保护的加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绿色GDP一词成为时尚,政府管理越来越强调与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行政体制、管理制度等的建设,以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基于绿色GDP核算体系如何重理政府管理,改变政府管理的传统方式,发展科学的循环经济,完善全面的政绩考核和调节决策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职能的变革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