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父亲     
阎连科 《社区》2002,(4):54-55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见我,  相似文献   
2.
陈英群 《阅江学刊》2012,(6):128-134
阎连科出生在贫困的乡村,由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缺失性体验而产生一种向往城市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为贫瘠土地上的青年农民拼命逃离土地、渴望进入城市的迫切心情。他的小说可以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在逃离土地之路上挣扎的痛苦心声,同时也可体味到作者希冀精神上回归土地的殷切心情。  相似文献   
3.
阎连科后期小说主要展示了人与不可抗拒的旱灾、疾病、蝗灾等非人类力量的冲突,呈现出"崇高"悲剧美学风格。其主题在于对命运的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究,表现出强烈的创作责任感和作家精神重构、拯救人类灵魂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好书超市     
《社区》2008,(23):14-15
《风雅颂》阎连科著2008年6月出版29.00元作家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这部可以称之为阎连科精神自传的《风雅颂》中,将千年经典《诗经》作为文本框架。阎连科在《风雅颂》中将目光转向高知阶层精神困境。《风雅颂》每一个章节都以《诗经》中一首诗的诗名为题,而且内容也与《诗经》密切相关,同时对《诗经》这部千年经典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5.
"苦难"是文学写作的一种重要的叙事资源,在当前"底层写作"和"苦难书写"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时,本文尝试以"苦难"书写为视点透视近年来作家的写作立场,反省文学中的"苦难"书写所提供的写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写作中,作家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何种苦难境遇、如何去讲述苦难、面对苦难作家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策略?考察这样的一些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话语逻辑,在今天多元共生的文学视野里,不仅能提示文学如何观照当下生活,而且期待通过对苦难叙事的历史流变的梳理,透视一个时代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6.
《受活》:荒诞背后的焦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的《受活》用超现实的方法营构了一个荒诞奇诡的艺术世界,在荒诞的背后却是作家对于现代化进程中劳苦人命运的焦灼,对造成劳苦人悲惨遭际的权力个体、权力机制的拷问,以及对造成劳苦人失语的当下文坛的不满。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4):98-103
阎连科早期的创作是以较为直接的方式书写乡土中国的内部权力构造,后来阎连科愈发感觉到现实主义成为阻碍其突破的枷锁,因此后期写作出现明显的转变,此时想象力成为阎连科创作的基础,并自创了"神实主义"。阎连科试图以一种不同于过往的文学表述方式,重新去关注中国这块土地,乃至整个民族、人民的命运。包括阎连科在内的许多乡土作家在书写乡土时,都不再满足于只是进行简单的陈诉,而是融合神话、寓言等方式去呈现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这也是对乡土文学第三条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苏童、余华、阎连科、残雪等作家,是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人的文学""人性的隐秘"和"人性叙事"等命题的重要参考坐标.考察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人不同层次的"本性"、性格以及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过程,分析他们在文本中深入挖掘人性在特定境遇下的嬗变以及人性的"隐秘角落"和多重向度,能够探测作家在具体文本结构和故事中展现的人性真实形态,绘制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图谱".在了解他们书写前人未表现、未尝试过的叙事和主题的基础上,发掘、拓展、丰富"人的文学"的内涵.这一维度或视域,考量着当代作家的写作深度和美学价值,是对"人的文学"在审美领域的延展,也是对前辈作家、学者们理念的继承与再思考.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叙事的秘密埋藏在了“身体”之中.通过身体,阎连科大体展现出了三种叙事追求:首先是乡村启蒙叙事;其次是作为反启蒙叙事的“乡村发现”以及对革命政治的反省;第三是讲述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表现出对自我与时代的双重反省.  相似文献   
10.
他曾崇拜三样事物:城市、权力和健康。如今,他已离开农村,定居北京;对权力的崇拜变成恐惧;只剩健康还需仰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