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有谱可查的校歌是刘天华1927年创作的《君永校歌》。校歌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学校的党政领导、教师是校歌创作的主力军,而专业词曲作家的参与,使校歌的艺术质量得以提高。校歌歌词体现了学校自身的特点,大多写成了具有群众性、富有动力美的进行曲。  相似文献   
2.
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词曲原创者的创 作为“一度创作”,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演过程为“二度创作”。要使声乐作品的魅力得 到充分展现,还需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入挖掘作品的含意,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 ,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和声学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也是其他技法理论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和声学、技法理论课、作曲专业课与音乐创作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并且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音乐创作贯穿于和声的教学之中,和声渗透在音乐创作教学的始终。分析、研究普通高校和声教学与音乐创作实践的模式,对音乐专业建设与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电子音乐的兴起,在传统音乐领域中占据不可动摇地位的德国迎来了电子音乐的热潮.到70年代,受斯托克豪森电子音乐的影响,以科隆为中心的德国涌现出一批频谱音乐作曲家,他们成立了“反馈”小组,通过大量的创作与实践为德国频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相对于已经名声在外的法国频谱音乐,20世纪的德国频谱音乐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前,吉林省手风琴音乐的创作现状并不乐观,进行手风琴音乐创作的老艺人们大都年逾古稀,很多都已离世,只能从老艺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或艺人们的口述中探寻当年吉林省手风琴音乐创作情况的蛛丝马迹.艺人们从事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出发点除教学需要和个人兴趣之外,重要的一点是传承民族文化.要改善吉林省手风琴音乐创作的现状,一是要思考手风琴表演形式的创新,二是音乐创作素材的挖掘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一回身,正好和朱绍玉老师碰了个正脸.他头发有点乱,身穿一件红色秋衣,外边套了一件绿色的坎肩儿,两只有些发白的蓝色裤管下面,是一双黑色的干层底布鞋.朱老师和我们握手,面带笑容地说:"久等了,真不好意思,我上面有个戏,一直脱不开身.  相似文献   
7.
《滇南山谣三首》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组曲,其源于云南彝族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云南的民俗特色和人文特色。作品既继承传统民风、民俗文化精髓,又推陈出新,并同西方钢琴组曲的创作技法相结合,是国内现代钢琴曲中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与音乐的结合,直接改变了作为经营对象的音乐产业,即音乐从业人员通过音乐活动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互联网的共享性使得通过终端的音乐受众获取收益变得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音乐创作、演出、教学和传播各个环节实现市场价值的方式;更深层次上,“互联网+”音乐改变了传统音乐的组织形态,而且这种改变仍在深化过程中.在互联网影响下,传统音乐行业内部各环节分工合作的模式被打破,“音乐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极大扩展,音乐人与音乐受众的关系面临重构,传统上以“作品”为核心的音乐组织形态正在向以“受众”为核心的音乐组织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9.
最近旅行途经无锡,联系上了好友黑陶先生,他送我他的新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此书是知情者回忆阿炳的口述史合集。很久以前我就听无锡籍的朋友说,阿炳在当地声名不佳,"他好色"。阿炳一生的行为似乎不是那么整齐肃然,而是旁逸斜出、参差不齐,很难方便下结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