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国外消费者开始慢慢对中国品牌有所认知,然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关键是获得国外消费者的支持.为此,文章基于制度理论视角构建了品牌合理化战略、品牌合理性和国外消费者支持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收集了218份美国消费者问卷,通过AMOS分析表明,中国品牌国际化中的顺从战略、凸显战略均正向影响品牌实用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操控战略正向影响实用合理性,但对社会合理性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关系;而无论是实用合理性还是社会合理性都正向影响着国外消费者支持.研究结论还进一步表明,品牌合理性是中国品牌获取国外消费者支持的内化机制.因此,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要取得国外消费者支持,不仅需要重视产品、技术、人才等,更需要重视品牌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卡尔·拉纳先验认识论的基本论题是“上帝启示何以可能”的知识论原理.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在康德先验哲学和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现代语境中阐述基督教的知识论原理,意味着通过本体论和人类学的基本命题揭示上帝与此在之间的生存论关联,把启示神学规定为对于神圣奥秘的启示和倾听.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是对于作为基督教奥秘的启示神学的形而上学奠基.  相似文献   
3.
打量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食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革时期,他的地下写作在凋敝的文坛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诗歌所体现的精神状态是复杂的:既有对当时时代的控诉,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主流.挣扎与顺从成了食指诗歌精神的标志.他的独立批判精神直接启蒙了白洋淀派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8,9(5):11-21, 100
民国时期,部分彝族子弟求生存和谋发展的愿望被国民党军统组织所利用,他们以招收成都军校学生为幌子,在“乐西公路”筑训班采取貌似自愿报名的公开方式,通过精挑细选和隐瞒真实信息等手段,将不明真相的彝族学员带到重庆,送入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训练班,企图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地方军政协助人。但受特定时间、空间、文化的影响,军统机构在彝区的组织、活动基本尚未成熟即夭折。梳理和呈现这一史事,能让读者从一个特殊视角了解民国时期所谓“独立倮倮”与汉区,乃至与中国以外的世界之间实际存在千丝万缕,或直接或间接的复杂联系;看到在对于制度的顺从与抗争和身份的认同等方面,彝人个体实际仍有主观能动的余地。由此,提示读者理解中国内地边疆“中间圈”的彝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之曲折经历,包括当事人的博弈策略及后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价值趋向是道德顺从的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6.
《美国牧歌》是美国作者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获得了1998年的普利策奖。作品主题是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的“美国梦”破灭。塞莫尔有着出众的天赋和出身,本应幸福的生活却发生转折,女儿和妻子相继离他而去。本文认为,他的顺从态度葬送了眼前的幸福生活。塞莫尔的悲剧人生归咎于他的处世态度。无论从宗教,民族身份认同,政治态度还是为人处世方面塞莫尔都显出了漠然的处理方式。他没有自己的坚定的立场和果敢的作为。他本人直到去世也没有悟出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霍克海默第一次提出"文化工业"(Kulturindustie)的概念,并把这个概念与"大众文化"联系在一起,认为"文化工业"就是"文化操纵",是生产极权主义驯服工具的社会机器,构筑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防护工事的"社会水泥";文化工业培植了大众的顺从主义的社会心理,并且通过娱乐进行公开的欺骗。通过对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即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强制性特征的分析,霍克海默深刻而全面地批判了文化工业。这一批判无疑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沉痛反思。  相似文献   
8.
当代华裔女作家塑造的母亲形象颇多,也颇为成功。文章结合社会性别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汤亭亭《女勇士》中“勇兰”和谭恩美《喜福会》中“琳达”两位母亲形象,探讨母亲形象蕴含的对于女性社会性别重新阐释的特质,解构了传统意义上对两性差异的认识以及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女性的性格刻板印象,建构了融合男性特质的新女性形象以及属于华裔女性独特的社会性别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小说巨匠塞缪尔.理查逊用自己的小说《帕美勒,》(又名《美德有报》),向人们表明,美德最终会战胜邪恶,得到回报。小说的女主人公帕美勒通过对自己着装的选择体现了她性格中并存的两个特点:反抗与顺从。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都顺从父母的想法,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种现象,指出一味顺从而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害处,引导毕业生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