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9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734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99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4592篇
理论方法论   808篇
综合类   5265篇
社会学   423篇
统计学   17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874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917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3.
《东岳论丛》2020,(1):15-21
针对苏俄马克思主义基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误读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缺陷,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界划出三种类型的意识形态概念:论战的—揭露的意识形态、系统的—解释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从起源论和功能论的角度区分了两种意识形态解读模式,揭示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中意识形态观的隐性转变,阐明了李嘉图和黑格尔理论中包含的"致力于解放的"意识形态概念,回答了艺术缘何具有"永久魅力"的问题。马尔库什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区划保留了意识形态概念传统理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又避免了苏俄马克思主义明显存在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还原论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4.
5.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面解读马克思的公益思想,马克思肯定劳动人民互济互助的行为,否定资产阶级虚伪的慈善活动,这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公益事业。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实践性"是公益产生的基本条件;"社会共同体"是公益实现的社会基础;"共同利益理论"是公益实现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公益思想为我国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是发展公益的现实基础,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利益交互性是发展公益的现实需要,倡导公益思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士引 《北方论丛》2015,(5):141-147
贫困表现为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富裕社会”中的贫困表现为私人生产、物质生产的过剩和公共生产、精神生产的不足。加尔布雷思认为,美国“富裕社会”中贫困的原因是不平衡的“二元经济体系”,只要实行“新社会主义”,实现“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平衡,就能解决“富裕”背后的贫困问题。由于这一设想是以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所以,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改良。只有扬弃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建构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的“全面生产”经济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富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3):31-36
鲍德里亚揭示了消费社会中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解、人与物主客关系的颠倒以及符号差异性对整个社会的奴役与控制,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无疑,其消费异化思想是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然而,鲍德里亚却把自己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改造"——这个"改造"既包括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外在补充,也涵盖对马克思劳动异化内涵的误读以及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批——看作是自己对马克思的空前超越。殊不知,他已在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悖离中落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因此,鲍德里亚最终只能退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在象征性交换的虚无之中来寻求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志刚  黄建安 《浙江社会科学》2015,(1):93-99,159,160
对微观权力的分析是福柯打破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努力,拓展了现代性批判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补充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使我们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对现代性的黑暗、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整体上说,福柯的权力概念过于泛化,而且只有与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才能避免抽象化。福柯所倡导的微观政治、生存美学忽视了宏观权力在当代社会的统摄作用,它所表达的不过是西方国家在马克思所主张的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希望情况下的一种抗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