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毕摩特依是毕摩沿袭“残缺”传统的“书写”作品,具有诗性的特质,其所指是通过“毕”这个“说唱艺术”的能指实现的。因此,毕摩特依、毕摩、毕三者只有共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模仿或叙事方式的“说唱”场域,各异的毕摩、毕摩特依、毕的组合凭借各自的结构力量占据空间、决定运作逻辑。“卡塔西斯”(Catharsis),作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叙事功能,依之可以理解与解释毕摩特依、毕摩、毕共在中聚焦于伦理、心理、宗教等视域的“净化”“陶冶”“疏泄”——即“卡塔西斯”的场和力。  相似文献   
2.
"他们"即普通民众与"我们"即精英知识分子和文化官员看二人转的文艺观念是不同的:"我们"从认识、教育和审美的角度看二人转和看"他们"看二人转;"他们"则是从他们的情感需要看二人转。"从当事人的观点"看,"他们"在二人转的观赏中,既获得了情感的宣泄,又获得了情感的欢乐。二人转虽然在表演上有粗鄙、粗俗、粗陋的东西,但是"他们"所得的并非是这些,而是经由这些观赏得到了情感的释放和欢乐。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比较文学视域下,将中国古代的"教化"范畴与西方的"净化"范畴做了辨析。通过辨析可知,虽然两者都非常重视文艺的魅力和感染作用,但是"教化"范畴主要强调文学经邦济世的政治伦理功用,"净化"范畴则主要强调文学对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的影响。"教化"范畴的目的是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政治伦理的规则和道德的规则,以达到社会和谐统一,"净化"范畴则注重个体情感发泄,即注重个体经过某种剧烈情感宣泄后达到平静。"教化"范畴追求"温柔敦厚"的美学风格,而"净化"范畴则要求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推崇"惊心动魄"的风格,推崇引起"惊奇"的浪漫主义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This article evaluates, in light of current empirical data, several of the assumptions contributed to our field by Freud about how emotions operate. The idea that expression of emotions dissipates these emotions is evaluated. The idea that bottling up emotion results is ill health is reviewed. The idea that pain of trauma and loss needs to be confronted is examined. Additionally, the assumption that traumatic events invariably result in distress is discussed. It is argued that empirical findings reject the Freudian model of emotion as energy that must be discharged. Empirical findings also support the view that revisiting painful emotion can be helpful when the result is to find a new perspective on painful events. Thus, empirical literature rejects Freudian rationale for confronting prior trauma and loss, while offer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how to handle distress resulting from trauma and loss.  相似文献   
5.
论"卡塔西斯"的三种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塔西斯”作用是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此有三种较具代表性的汉语翻译———“宣泄”、“净化”、“陶冶”。朱光潜的“情绪缓和说“、布乞尔(Butcher)的“净化利己因素说”和罗念生的“双向度阐释说”等具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罗念生针对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观众从两方面展开对“卡塔西斯”作用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卡塔西斯”的翻译,也许不应该囿于选用哪一个词的争论,因为任何一个意义单一的词,都不足以承担其丰富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狂欢一词虽使用频繁,但并不意味着大家的理解都是统一和正确的,文章总结和评价了目前的六种主要理解:娱乐说、非理性的激动情绪状态的理解、宣泄说、后现代说、颠覆说、自由说,并认为狂欢的内核是一种个体的生命自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