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9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过程中 ,格助词是比较难以准确掌握和运用的 ,人们往往习惯从格助词本身去分析其语法功能。从动词词义决定其格助词在句子中的构式的角度看 ,格助词 [と ]表示行为动作的共同主体 ,格助词[に ]表示行为动作的承受者。进一步说 [~と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动作。[~に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单方面的行为动作 ,另一方是这一行为动作的承受者  相似文献   
2.
《蝇王》的象征意蕴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丁寓言体小说《蝇王》构拟了一整套象征体系,不但人物有象征意蕴,所写的事物大多也有象征意蕴。象征意蕴是多义的,有时彼此相反。由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和关联点或源于西方传统文化,或源于事物的普通联系,并且作者循着孩子们在荒岛上的故事情节有机设置喻体,因此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通过对资产阶级现实活动的为人和非人性质的分析,注目于无产阶级的现实际遇,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蕴涵。而“自由人联合体”的阐发则是《宣言》人学思想的逻辑旨归和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力图从生活的层面来揭示生活的目的、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伦理学不是一种伦理观点,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要从道德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生活中揭示价值。人的概念必须从人道目的论来约定和定义。人需要按照人性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规范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文化不同,数字文化观亦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探讨了东西方数字文化观的差异性,并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进行了归纳。指出只有重视这种差异性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才能使数字在英汉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不致丧失本意,从而进行有效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它是在二战结束之际的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具有鲜明的阶级特色、包涵国家政体形式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双重意义、目的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意义。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是群众运动的大民主,其主要对象一是阶级敌人,二是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执政党的民主机制建设,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客观准确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7.
《释名》中有的词,《汉语大词典》虽予以收录,但未释该书用例之义。现试举数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8.
价值哲学的认识论转换--乌尔班价值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乌尔班的《评价 :其性质及其法则》开始 ,价值哲学的研究主题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由新世界图景的价值哲学建构 ,转向对价值哲学理论的研究。换言之 ,在此之后价值哲学研究结束了形而上学阶段 ,而进入了认识论阶段。在认识论阶段 ,评价问题成为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对评价问题的研究中 ,乌尔班开创了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经验论研究理路。我国近 2 0年的价值哲学的研究范式与乌尔班开始的美国价值哲学的研究范式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9.
既有关于贫困治理的研究或从某一视角出发,或是针对一般性的贫困问题。 通过对典型的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文章认为深度贫困不同于一般性贫困,是个体贫困与社区贫困交织、外在贫困和内在贫困扭结的多维贫困综合体,构建了深度贫困治理的四维图式,分析了深度贫困在两个维度上四种具体表现类型,指出治理深度贫困的有效策略是在整合型贫困治理框架之下发展集体合作经营。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examines why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s) leads to different results in cultivating bridging and bonding social capital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of 45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 I find that 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Hong Kong actively use SNSs for seeking practical information about offline matters, and they obtain substantial enacted support from other Mainland students of the same university through SNS use. As a result, they accumulate both bridging and bonding social capital. Local Hong Kong students, however, use SNSs mainly for social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are only able to accrue limited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through SNS use. Drawing on the theory of network domains, I argue that the different offline network structures in which students are located – namely, homogeneous and closed networks versus heterogeneous and open networks – explain this difference. Students with closed offline networks have defined expectations of online ties; they think of their online activities as practical and leading to real changes in their status among peers. Those with open networks have indefinite expectations of their online audience; thus, they interpret online activities differently, thinking of them as recreational, and they are playful in their online behaviour. These different outcomes of online activities consequently lead to diverse results in social capital accru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