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自述报告进行三级编码和主题凝练,研究发现国家级教学名师作为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养成了许多优秀品质。例如:教学方面注重实践、考虑周全,师德方面以德施教、追求卓越,科研方面以教带研、实现创新。国家级教学名师优秀品质的养成通常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仅需要精神与物质力量的共同推动,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环境要素的相互促进,以及社会取向养成方式和个人取向养成方式的互相配合。深入探究国家级教学名师的优秀品质及其养成之道,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肯定教师在高等学校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基础上,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并提出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结合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素质、就业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本文说明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和实践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不足之处及原因。阐述了无行业支持的高职院校如何创造条件深化产学研合作,即开展市场调研、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宽校企办学模式、以“研”带动产学研、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中与生产的结合、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前德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不适应表现出发,分别从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德育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强调要提高我国德育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5.
董志峰 《社会工作》2012,(10):56-58
2011年11月,中组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充分说明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进一步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高质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培养模式构建等三个重要方面切入,提出对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新疆女性人才较集中的单位环境入手,说明:单位环境下的正式权力结构、非正式权力结构及一般社会观念对女性人才作用有效发挥以及健康人格形成有制约作用和不利影响,指出未来社会女性人才与工作环境的变动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校的班干部 ,人们更多的理解为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助手。我们认为 ,“班干部”这一角色本身还隐含着丰富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这种育人功能以普遍而深刻的社会心理为依据。充分认识、挖掘和利用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对于高校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招生规模扩大、办学经费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实践教学薄弱、缺乏创新性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6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追问“应用型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型大学主要是由地方新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提出的高等教育机构新类型,反映了这些举办本科教育时间短、办学条件局限较大的高校对学校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探索。然而这一提法在概念的内涵、办学的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有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河北省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然而人才引进之后的待遇、环境、满意度状况却较少被关注。在追踪调研了河北省11个城市、4种类型组织中的147名科技引进人才基础上,对这些人才被引进之后的待遇、工作环境、政策落实和工作满意度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究了影响引进人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