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的作者,独出心裁地将赛义德针对西方的东方主义理论应用于日本,并以谷崎润一郎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大正时代的东方主义话语。该书有三个特色:1.不仅指出了谷崎的东方主义话语,而且还明确了他的“西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的倾向。2.以“中国情趣”为突破口,来探讨谷崎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以及他的中国观。3.详细考察了谷崎的两次中国之旅及与中国作家的交流,并分析了中国旅行对他创作的影响。该书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对中国读者全面理解谷崎润一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谷崎润一郎笔下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玩具与神。玩具象征着官能美的极致,神则象征着古典美的永恒。无论哪一种女性,她们都是美的载体,谷崎通过这些女性传达出其独特的美学理念: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强者;最美的东西就是年轻女人的肉体;在丑恶、怪诞中存在着美。谷崎的美学观念与他的恋母情结以及复杂的恋爱婚姻经历息息相关,同时,日本的传统文学和西方的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3.
谷崎润一郎和欧阳予倩之间的友谊断断续续维持了三十余年,这在中日现代文学交流史上也是较为少见。事实上,20世纪20、30年代的欧阳予倩的戏剧创作,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手法上,也都曾受到谷崎润一郎的影响。与此同时,欧阳予倩戏剧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其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并非矛盾。因此,欧阳予倩在接受谷崎润一郎影响的同时,进行了创造性叛逆。其最为突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借鉴谷崎的理论和创作技巧.此来传达作者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4.
谷崎润一郎在《春琴抄》中以三弦琴为主线,刻画出主仆兼师徒关系的春琴和佐助内心世界,委婉含蓄地勾画出具有古典美、传统美的艺术境界。女主人公春琴克服失明、毁容等人生种种艰辛,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攀登音乐艺术高峰;其徒弟,也是她的崇拜者佐助勤奋努力,坚定不移,最终不惜失去自己的双眼完全彻底地理解和领悟了师傅毕生追求的艺术真谛。两者完美地构筑起了古典文学中描绘的“高山流水”“知音”的美好意境,体现了作者探索回归日本古典美、传统美的文艺复古美学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我国对他的作品的介绍与研究出现过两次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他的大部分作品已被翻译过来,许多作品还出现了多种版本.与其作品翻译的全面性相比,我国对谷崎本人及其文学的研究留有许多可供深入探讨的余地.如对谷崎在中国的第二次高潮,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谷崎的译介与研究作一番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将赛义德针对西方的东方主义理论应用于日本,并以谷崎润一郎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大正时代的东方主义话语。本书有三个特色:一、不仅指出了谷崎的东方主义话语,而且还明确了他的“西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的倾向。二、以“中国情趣”为突破口,来探讨谷崎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以及他的中国观。三、详细考察了谷崎的两次中国之旅及与中国作家的交流,并分析了中国旅行对他创作的影响。该书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对中国读者全面理解谷崎润一郎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关系的研究是郭沫若研究不可绕过的问题。它不仅从个案上拓展了中日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更重要的,对我们深入研究郭沫若与日本作家的关系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通过史料的收集梳理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的事实关系;通过其小说的比较研究两者的审美关系,从中得出两者小说创作间的异同,从而拓展现有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随着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向游离于亚洲与欧美之间的日本开始调整对亚洲的政策。从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到鸠山"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提出,日本积极参与亚洲一体化的态度和政策经历了近20年的演变过程。对于日本政府而言,无论是领导东亚共同体的构建,还是作为重要一分子积极参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首先要坚持开放和包容的原则,取得其东亚邻国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小泉时期的日本外交,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强硬姿态处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中日、韩日国家利益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反映在社会意识层面,即表现为东北亚(中、韩、日)民族主义思潮的凸现和对立,因此,未来东北亚国家的安全与合作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反对连续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地干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甚至导致两国国民情感的严重对抗。本文以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为切入点,从催化中日民间对立情绪、强化中日“经热政冷”局面和加深中国对日本“入常”的疑虑三个方面,阐述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