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84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司竞争情报系统观念群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情报观 ,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观念体系 ,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 ,必须建立一个能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能充分蕴含情报价值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趋势将愈演愈烈,地方政府竞争带来了不同的竞争效应。文章对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反思入手,分析了民族地区政府竞争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提升政府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提升制度竞争力为先,推进市场、产品等要素建设;并对民族地区政府竞争提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概念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国外 44个生态旅游定义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确认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 ,将定义内容归纳为 6大类 11组分 ,进而构建生态旅游概念模型。在检验模型理论上的可靠性和实践上的适应性后 ,依据模型提出自己的生态旅游定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阐述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以及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重在思考大学生之所以逃课的原因,探讨如何积极面对逃课这一现象,进而克服学生逃课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我国历史上疆域形成及变迁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疆域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有关论述观点的得失,提出了深化此项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间波及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来说,某一产业的变化会引起其它产业间的连锁反映。产业间的波及效应可以通过投入系数表来加以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产业间波及效应的强弱,可以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The study of migrants in their new environments is often a useful means of investigat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health. Migrants have been found to develop higher rates of mental illness compared to their counterparts who remain at home. Thes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migration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selection factors and stressful life experiences. Migration from an agricultural and traditional society to an urban industrial society where value systems can be demanding, often leads to role strain and role conflict. These kinds of incongruities are the beginning of a series of stressful experiences that contribute to poor health/mental health status. The extent to which one experiences stress is dependent on a number of factors. First, it depends on the perceived difference between home and the new environment. Second, it depends on the cultural homogeneity of the new environment, that i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migrant is readily assimilated into the new culture or is able to maintain a traditional lifestyle by living in an ethnic enclave, and the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vailable to successfully access services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ates,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schizophrenia found in Caribbean-born immigrants to Britain, and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people of Caribbean background born in Britain. It is argued that Afro-Caribbean people in England are overrepresented in the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is finding range from unemployment, social disadvantage status, social adversity, racism in the health and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 and misdiagnosis.This paper was completed when the author served as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William Patterson College, Wayne, New Jersey.  相似文献   
10.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