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 ,通过线条的组合变化 ,使书法具有生气勃勃的运动 ,交织成匀称、连贯、参差、飞动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平衡 ,而构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造型美 ;书法是情感性突出而又充满个性的艺术 ,它在表达作者意志、品格和思想感情的同时 ,便产生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表现出书法美的情感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书法不是图画,不可能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力,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使之成为象征人格的生命,从而使接受者打破心理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在信息流中涌起情感浪花,获得生命活力的美感。而要唤起生命活力,必须在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注入书家主体的生命意识,使字“变调”转换为有个性的情感符号,成为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了清代前碑派碑学理论发生的士人心态根源和时代学术背景,展示了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从顾炎武的开派示范到碑学审美理念的提撕以至书法史的重新清理。标举其钩深致远、返本开新的学术志向以及对书法历史资源沉实筛选和冷静清理的学术气质。继承发扬这种人文学术品格对于当下的书法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论书札记》为中心,阐释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关于书体与法度、用笔与结字、碑帖与墨迹等辩证关系的精辟论述,及其对发展中国书法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贡献,并提出"合度端庄,通达流畅"是"启体"最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书法的发展始终是规范性约定和潦草挥运相伴而行.侧锋的运用促使旧书体的松动和解构,丰富了笔法体系,中侧兼用是笔法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前陕西书画市场虽然处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但从全国范围看还缺乏一定的竞争力。主要问题有:书画市场流通方式相对滞后、整体相对封闭、大部分艺术家尚未走向全国等。为此,结合陕西书画市场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陕西书画市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陕西书画市场的竞争力,促进陕西书画市场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常春 《唐都学刊》2010,26(3):30-33
唐代、宋代的书法观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书法观念的典型代表,二者之间又有颇为明显的异同之处。正如常人所说的"唐书法"就是说唐代书法对于字体规范、风格法度有着严密的内在要求,其实由于科举进仕的需要以及宋人文化素养的普通提升,宋代文人对"法"也有着自觉地遵循。同时,在宋代还大量出现了"游与艺"、"以书为乐"等更为轻松的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The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 Programme of 1955–1957 that remains a national standard by force of law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 only degraded the aesthet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but also hindered literacy by means of a haphazard formal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strokes, and by eliminating two-thirds of characters from the lexicon of those allow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Chinese Version painting series by Jia (b.1979), the artist arranges Chines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formal rather than semantic criteria, in order to generate by means of their juxtaposition, abstract or figurative patterns. Each character may retain its individual meaning, but not its function as a sequential syntagm. This strategy invests the characters with a formal aspect to ‘return’ that which was mutilated by the Simplification Programme. As the Simplification Programme’s formal changes ended characters’ role as image-signs, the artist’s choice to present each work as a painting alludes to their lost image capacity while appearing to imitate the outward aspect of printed characters, thereby implicitly turning against itself the pretext of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 for the sake of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渊源、构成方式和艺术创作三个角度对中国艺术的两个核心音乐与书法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的历史背景,构成元素与情感表达亦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也相似。书法接受了中国音乐精神的影响,进而代替音乐起到了稳定中国文化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书法对中国画的介入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审美品质和形式因素。但当今中国画正由于书法精神的缺失,导致其主体精神和话语体系濒临异化的边缘。面对错综复杂的书画关系,主要从两者的渊源与功能分流、审美追求上的内在关联、书法的意象表达以及对中国画的介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梳理两者在主要范畴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便能够充分理解书画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更深层次上把握"以书入画"的精神本质,从而进一步发掘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潜在审美特质,提高中国画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