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论审判对象的变更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强调诉审分离的近现代诉讼构造下,无论法官还是控诉方,其权力均被设定了合理的界限与范围,体现一种分权制衡的机理,显示一种对被告人防御权利的保障的理路。审判对象发生合理的变更,主要基于两种理路,一是“起诉变更主义”,二是“审判对象狭义论”,进而表现为内容、性质及方式上若干类型的变更。面对审判对象变更,利益受影响最大者是被告人,故而要将审判对象变更控制在合理限度内与正当程序中,有效防范突袭性审判的发生。我国现行审判对象变更实践缺乏合理的控制机制,并常常表现为法院与检察院的一种“沟通”,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审判对象变更程序,对审判对象变更实行正当性控制。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道、易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同时融合了外来文化思想的精华,其内涵主要包括阴阳对立统一观和易、变的观念。中国书法是用中国人用特制的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其特征是意象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论人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诸要素、诸层次是稳定的、永恒的和无差异的 ,但人性诸要素、诸层次的组合形式、运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把变异性研究引入比较文学之中,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我方"立场,同时也促使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影响研究向重视接受研究或影响与接受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转型。本文从语言、民族国家形象、文学文本以及文化等方面对促使文学变异的条件做出一番简约的勾勒,旨在指出:文化间的文学传播是一个彼此施加对方限制与制约的过滤过程,其中,我方与客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  相似文献   
5.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变易、博大、玄妙四个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晶体管温度传感器的非线性大小,它不但与工作点的选择有关,还与晶体管的工艺参数和结构有关。本文提出了提高互换性的途径。测试结果表明:在0~100℃温区内,最小非线性误差为0.2℃,互换性误差最大为5℃。  相似文献   
7.
<周易>从整体上把握天地人的宇宙结构,整体性是其基本思维方法.<周易>讲宇宙万物生生不灭、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进取性是其基本理念.<周易>又把整个自然宇宙看成一个无穷变化的客观过程,把变看作自然宇宙的根本属性.这些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管理思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还给现代管理许多重要启示和直接浸润.  相似文献   
8.
王仲 《西北人口》2007,28(2):75-79
国民生育心理是有着其历史的、生物的客观基础,它有着不为外在条件所左右的客观必然性,但随着制约条件的变化,其生育意愿也会发生一些非实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