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9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两大后现代性的特征,即拒斥形而上学和辩证批判的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关注人类现实生活,主张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但并不反对主体的存在;它立足社会实践,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并不是建立一个主客不分的混沌世界。  相似文献   
2.
康德以纯粹理性形而上学为基础,强调善良意志和定言命令的实践理性价值.以"定言命令"为核心的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排斥伦理学经验论,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在西方伦理学引起了重大的道德哲学方向性转变.然而,"定言命令"具有形式化和僵化的普遍化特征,存在严重的形而上矛盾和现实困境,受到黑格尔等人的伦理学批判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实践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是一个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公共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人们具有三种身份和相应的素质:一、“士志于道”的价值维护者;二、“抱道忤时”的社会批判者;三、“行己有耻”的道德示范者。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哲学的性质、内容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最高层面,也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因为政治哲学的性质是对政治思维的前提性反思,政治哲学的内容是讨论人类政治生活所面临的困境问题,政治哲学的基本功能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性理论建构功能;二是政治思维的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研究认为 :《病相报告》除了报告 2 0世纪影响中国人命运的各种“社会文化病”相 ,诸如那些源于深刻复杂的“社会政治病”、作用于人生主体生活的“爱情生活病”、表现为一种凄美残酷的“人性异化病”的奇特“社会文化病”症外 ,更为重要的是还从“生命意识的内在隐秘”角度 ,对那种造成无数文化人个体悲剧命运的“时代文化病”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形象解构。最后 ,该文指出 :《病相报告》在报告现实社会生活种种文化病相的过程中 ,非常奇特的是它甚至还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坛种种“文学批评病相”的大暴露 ,它提醒人们 ,那些乏味无趣、“糟蹋文学”、“糟蹋文学批评”的庸俗化批评方式 ,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吴炫 《河北学刊》2005,25(3):166-173
综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哲学界、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学术现状,在阐释西方理论与创造中国自己的理论之间, 我们还缺乏中介性的“批判”环节和对西方基本原理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只具有“传播性”,而不具有“生产性”。而理论所要求的“批判与创造的统一”,又是与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变化”、“选择”、“新的认同”有着重要的区别。至于如何面对“特定问题”将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批判与对中国传统理论改造统一起来的“方法论”,关键在于解决延续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具体改造中国传统文论范畴并行不悖、汲取西方理论材料和剥离西方理论的文化特性并行不悖这两个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持一种“阐释-批判-创造”的一体化思路。  相似文献   
7.
苗贵山  冯敏 《北方论丛》2005,1(1):108-111
作为批判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其目的不是要抽象地批判和否定人权,而是要彻底颠覆近代西方人权观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基础,揭露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无产阶级人权观,实现了批判与建构的真正整合.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导向"是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者从新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新闻学研究课题。利用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必须使批评报道真正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以解决问题,促进稳定为准则;必须正确处理批评报道与正面报道的关系,破是手段、立是目的;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让舆论影响变成社会的行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针对性地批判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他着重批判拉萨尔“劳动超自然创造力”的论断,科学剖析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揭穿拉萨尔“劳动所得平等分配”的幻想,探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社会历史条件;驳斥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为废除私有制而实现劳动解放指明方向。对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批判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发展唯物史观的思想进程中,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传统与反传统"、"西化与伪西化"、"知识贵族与平民主义"等主题,讨论了"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观所作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