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2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70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忽视了要素流动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而发展的新的资本创造模型则认为资本集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劳动力的流动过程。另外,是资本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决定资本是否创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度、工业品支出份额及资本贴现率的变大,替代弹性及资本折旧率的变小,将降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而提高中心-外围结构的稳定性;经济地理空间的产业均衡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企业生产工业品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时,市场拥挤效应将彻底消失,并转化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与持续点的大小比较可以形成不同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本文发展的资本创造模型可以体现出多样化的产业空间动态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网络资源检索出的相关专业论文,选取了其中的150多篇为研究基础,并参考了部分专著,在回顾以长江三峡为特定区域的人文地理研究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分析、总结了1990年代以来的主要研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长江三峡人文地理研究的未来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苏轼饮食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是一位美食家、品酒师、酿酒师和园艺师.他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作为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开明士大夫中的一员,他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主张与人同乐;他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他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他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他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地理教育改革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说是一个契机。在地理教育中应进一步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地理教学改革,协调人地关系,关注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就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教育地理学在我国也受到一些学者重视。随着《教育地理学》一书的出版,教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确立起来,学者在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随后研究势头减弱,学科发展缓慢,存在研究对象尚不明确,学科性质争论不下,学科体系尚未形成,研究团队薄弱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国外的教育地理研究已经发生了教育地理研究的“空间转向”,并获得了较丰富的理论成果,值得借鉴。我国的教育地理学研究需要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方法论研究、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江南文化的世界里,潘维是鲜明的诗性符号之一。作为潘维灵魂基因元素的外化,“江南雨水”、“少女”、“太湖”、“巨龙”等江南文化地理意象,既是潘维破译江南文化的诗意密码,又是读者破译潘维灵魂密码的钥匙。他宣称自己是“汉语诗魂的守护者”。他对于“汉语帝王”角色的自期,显示出他的诗学野心。  相似文献   
7.
文学地理学是中国本土化学科,其学科建立的意义在于以中国声音传达在以批判传统文学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对于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的积极开拓,然这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由于对“文学地理“这一核心概念理论界定不清,而直接导致了文学地理学系统建构的盲点与困难.为此,回归中国古代资源,从人-地及其关系-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地理-作家-文学-地理两个关系范式来寻求这一问题的解答显然具有研究的学理性和学科发展的亟需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金源地区的曲江县、宜春县、巴刺海山谋克城、寥晦城进行了历史、地理考证。  相似文献   
9.
During fieldwork conducted with workers and customers in betting shops in London research participants consistently conceptualized betting shops as masculine spaces in contrast to the femininity of other places including home and the bingo hall. According to this argument, betting on horses and dogs was ‘men's business’ and betting shops were ‘men's worlds’. Two explanations were offered to account for this situation. The first suggested that betting was traditionally a pastime enjoyed by men rather than women. The second was that betting is intrinsically more appealing to men because it is based on calcula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women prefer more intuitive, simpler challenges. I use interviews with older people to describe how the legalisation of betting in cash in 1961 changed the geography of betting. I then draw upon interviews with regular customers in order to show how knowledge about betting is shared within rather than between genders. Finally, I use my experience of training and working as a cashier to describe how the particular hegemonic masculinity found in betting shops in London is maintained through myriad everyday practices which reward certain kinds of gendered performanc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suppressing alternatives. The article shows how particular spaces may become gendered as an unanticipated consequence of legislation and how contingent gendered associations are both naturalized and, at the same time, subjected to intens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draws together empirical work that has been produced by the authors in two different autistic spaces: the Swedish magazine Empowerment produced by and aimed at adults with autism, and English-speaking autistic communities online. While the two points of data collec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there are important points of commonality that enable us to explore central issues concerning autistic and neurotypical space and the meanings assigned to these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e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social geographies of autism, based on talks among adults with autism and a social movement to promote autistic identities, giving examples from our previous work that has spanned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spaces. Key issue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clude a focus on autistic political platforms and the carving out of both social and political spaces for people with autism. In doing so, neuro-separate and neuro-shared spaces must be negoti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