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方印 《学术交流》2012,(4):61-65
生态文明时代要求法律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生态化.在各种法律制度生态化历程中,民法制度的生态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民法基本制度的生态化是民法生态化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格权制度的生态化、物权制度的生态化、合同制度的生态化、侵权责任制度的生态化.这其中,环境人格权是人格权制度生态化的主要内容;生态性用益物权是物权制度生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物权交易合同是合同制度生态化的主要方面.以损害风险预防、现实损害救济赔偿、恢复责任承担为切入点,采用无过错责任与过错加重责任并用的原则,贯彻环境损害全程监管与责任追究的理念,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源头与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与追责是侵权责任制度生态化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生态犯罪立法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底座安全”,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纳入刑法规范———设立生态犯罪。生态犯罪立法具有客观的缘由、充分的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内容。生态犯罪立法是刑法适应生态文明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科技创新价值观是建立在“发展是天然合理的”哲学信念上,忽视了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哲学问题与环境问题。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生态化价值观根源于人类对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观,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古今中外对人性的解读都没能克服单一片面的人的属性论,将人的存在某一方面的属性界定为人性,没有关注到外界环境对人性生成的重要作用。人性“生态化”将人性理解为人现实存在性,它由四种属性构成即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价值性,四种属性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四种属性同时受到外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人类需要从社会内部构建“善”与“大爱”的制度、文化与道德,将自然的繁荣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交流的无障碍,才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自然中去,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后法律体系时代,法律制度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使命,亲属法亦不例外。尽管亲属法在规制和调整婚姻家庭领域人身和财产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我国亲属法仍然存在着体系粗疏、理念模糊、内容混乱、轻重失衡、制度缺失、条文虚置等问题,因而,如何实现我国亲属法的现代化转型,体系化和生态化的选择无疑是一条科学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价值为主要取向的技术创新给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带来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避免生态危机在中国重演,一些学者提出了技术创新应该从经济价值到生态化取向的转向。在认同这一转向的基础上,提出还要更好地协调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的关系,需要使技术创新进一步从当代的生态化取向,转向生态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合理性 ,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学者们提出将生态意识、生态思维和生态方法渗透到各部门法律中 ,随之出现了法律的生态化趋势。本文从对生态危机的思考出发 ,主要探讨了刑法生态化的必要性、科学内涵和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农业污染不断加重的问题,提出生态农业的形成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生态嵌入发展的社会问题。对浙江省长兴县昌盛生态农业合作社调查分析认为:农民生产行为的转变是生态农业实现的关键内容,需要农民的生态意识由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性质。自然性隐含于学校体育内部而直接指向体育教育和教学运行的自然规律;社会性则外现在学校体育对象的个人社会化和学校体育本身的社会化方面。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耦合势必导致学校体育生态化的理念形成,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系统于动态平衡当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阐述环境法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了生态化理念下环境法学研究方法变革之必然,并论证了其变革的重心在于环境法哲学领域的革新.由此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在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趋向下传统法学理论将面临挑战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