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现代主义诗人玛丽安娜·莫尔在创作中自始至终贯穿她的观察和道德立场。她秉承基督教的传统伦理观念,强调生存中的独立、勇气、坚毅和忍耐等品质。她同时将目光投向社会,反对和批判现代文明中的道德堕落、商业化与物质主义,谴责战争。她从自然中发现把握世界的方式,将动物作为人类的道德楷模,并贯彻文以载道的理念,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开创一种美国式的写作传统,表达生活与现实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1625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和中国天主教徒张赓翻译了《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况义》的翻译受到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中国寓言的影响,同时,它所传入的西方寓言又为中国文人关注,促生了第一批西方风格的中国寓言作品。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墨翟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集录。《墨子》一书虽然旨在反映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社会主张,但以今天的小说观念观照《墨子》全书,其中的寓言故事、志怪传说、叙事写人等方面均与后世的小说文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墨子》与小说文体的关系,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Through readings of Tom Tyler’s CIFERAE: A Bestiary in Five Fingers and Vilém Flusser and Louis Bec’s 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A Treatise, this paper considers possible ways in which one might address that which is posthuman. Exploring the place(s) of various nonhuman animals within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animals are here engaged with as ciphers, indices, fables, mirrors, phantoms, and as feral singularities. Further,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Flusser’s claim to have escaped both idealism and anthropocentrism, and in so doing considers, with Tyler, the necessity or otherwise of anthropocentrism in theoretical discourse.  相似文献   
6.
《庄子·内篇》寓言表现庄周哲学思想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寓言的大量使用是<庄子>的重要特色,亦为庄周表现其哲学思想的重要手段,通常被研究者认为是庄周本人之作的<庄子·内篇>寓言以描述式、对话式、描述与对话结合式等三种方式表现了庄周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长的时间内 ,研究中国小说史者 ,大都是根据世界的通论 ,把小说史的源头仅仅溯到神话传说。考察中国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可以发现 :神话传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不能占主要地位 ;寓言故事在小说发展史中可占一定位置 ;中国的史传文学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应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是中西方寓言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寓言均未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来论证说理,而是诉诸形象、故事等来阐释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经验教训。试图以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为文本语料,对比探讨两部寓言作品中动植物和非生物形象的评价意义及其实现评价功能语言资源的异同和理据,领悟庄子和伊索对现实社会人与事的态度评价,从而启迪人类思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0.
“寓言”考     
寓言一词在小说领域的使用,较早出现于唐代,用于批评笔记小说中的虚妄不实之作,或标示以文为戏之作的虚构寄寓性。宋元时期,开始用以特意模糊笔记小说实录传闻和有意虚构的界限。明代,开始用以更多地评价传奇小说,实际上成为传奇小说幻设虚构和寄托言志文体意识确立的标志。同时,在白话小说兴起之初,寓言随即被借用,并逐渐成为白话小说以自觉虚构和主体寄托为核心观念的文体意识发展成熟的标志。近代以来,随着伊索寓言传入中国,寓言由古代理论批评术语逐步转型为现代文体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