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3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生之谜和超验之美——体悟《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观的此岸和大荒的彼岸之对话及今日之我对昨日之我的审视 ,体悟《红楼梦》的超验之美和人生之谜。并试图探索艺术意象对造就《红楼梦》艺术至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鼎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赏乐诗创作诗人和优秀赏乐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代赏乐诗的创作即着重于把握音乐的内在精神,通过通感的移情作用把音乐内容表现为连续意象的叠加,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颐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章婷 《齐鲁学刊》2007,(1):88-9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人类通过其他具体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认知过程中,汉民族通过多种意象图式对时间概念进行建构。汉语中的时间概念隐喻分为时间是空间;时间是实体;时间是金钱。形成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三种隐喻方式。汉语时间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杜甫诗歌中,燕子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动物意象,可以把它描述为政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杜甫在诗歌中对燕子的吟诵,勾画出了他在个人政治理想追求和士人道德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女性容貌描写的植物化比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奎 《南都学坛》2004,24(5):74-77
自宋元以后 ,中国古代小说的女性容貌描写逐渐出现了以“花”、“柳”等植物为喻象的倾向 ,这意味着以藻饰女性容貌为快意的世俗文化心态已渗透到小说文本之中。这种女性容貌描写的植物化比拟既建立在原始的“诗性的”隐喻思维基础之上 ,又吸取了传统诗词以及戏曲以植物喻人的经验 ,创造了一种以隐喻象征为特点的诗意韵致。同时 ,中国古代小说女性容貌的“植物化”喻象的特点是“可观”、“可餐” ,是男性作者在性别错位的社会里对女性容貌所进行的满足自身欣赏欲念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诗体,楚辞有着明显的文体感。楚辞的文体感,初备于《九歌》,确立于《离骚》,而为《九章》、《九辩》、《远游》所巩固。缠绵绯恻哀怨感伤的情感基调,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行文方式,芳草美人、求神问卜的巫文化事象,主人公超凡脱俗、光明峻洁的人格,是楚辞文体感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7.
汉语文字的意象性比任何其他表音文字都鲜明、强烈、特殊,这是因为汉语主要是一种表意文字,而它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形、音、义的对立统一,因此,汉字的形、音、义是既相对独立的,而又相互统一的。这样形、音、义的对立统一所形成的汉字的意象性,使得汉语语言艺术的文学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彰显,因为所谓文学性就是使语言文字结构成为美的艺术形态的那些内在规定性,即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超越功利性,而文学性与语言文字的意象性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信息的视像化转换就特别显现出汉字的意象性的优越性,它最适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信息视像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心理感知认识现状,大学生价值趋向、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态动力调查统计,分析了产生大学生情感困惑,学习焦虑,自杀状况上升等现实原因;指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是影响培养全面素质教育实效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根据艺术教育的困乏导致大学生道德滑坡,审美能力和非审美能力的欠缺,大学生日常行为自我约束力的薄弱现实,着眼于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重任;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出艺术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带有物质性的精神性活动,一种带有感性的心灵活动的特点.艺术教育本性是一种制形构象的创造活动.既是欣赏和批评活动,也是一种重新构象的活动.艺术制形构象之"形"、"象",并非物形、物象,而是心象、意象.研究大学生艺术教育心态分析与对策,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探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秋颂》的美学特征。先探讨意象、想象力和审美三者的关系,继而分析《秋颂》中各种意象运用的独到之处,揭示意象的双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瑛 《北方论丛》2004,(6):32-34
唐人送别诗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使用的个性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诗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送别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