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无法回避下列问题:怎样区分文学和非文学,或曰虚构和非虚构?文学生产、流通、接受过程中的文学文本如何不同于其他文本?文学是怎样被书写出来的?文学审美成规的运作机制是什么?从20世纪文学研究的发展史和源流看,有9个反映文学写作和阅读审美性问题的命题,3条建议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对于文本的阐释策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从“互文”到“互文性”的演进,反映了人们的阐释视野日渐开阔,并进一步认识到文本意义的本源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取决于他者对自身的映射。这种阐释观念的演进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文本意义产生问题上对于自我中心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谈论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是西方近现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思潮演进中一个不容绕开的话题,马克思关于古希腊艺术典范性的论述是在这一话语语境下阐发,本身亦构成这一学术谱系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马克思在何种意义层面阐释古希腊艺术的"迄今仍不可企及"的审美价值,它与马克思艺术观如何关联,这些问题被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不平衡性"命题的思考长期遮蔽。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迥异于从维柯、荷尔德林到席勒等人的路径,亦超越了黑格尔的意义层面上,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艺术生产论出发,认为相比现代社会"人"处于由其与艺术生产、牟取剩余价值等联结起来的利益链条的末端,古代社会"人"作艺术生产的直接和最终目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古代艺术作品中更为鲜明和凸显。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古希腊艺术确实显得比现代艺术"崇高得多"。  相似文献   
4.
试论广告语言的互文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文性”概念的提出,为广告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广告创作提供了崭新视角。成功运用互文策略,巧妙地在广告文本与源文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语境的转换或对比,可以增强广告文本和源文之间某种意识形态或语义方面的张力,从而增强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广告语言互文性主要表现为广告文本对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文本)的借用、模仿及对流行文化元素(流行文本)的改编、借鉴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上诗坛"与"地下诗坛",以及两个诗坛内各类诗歌之间存在着互相交织、纵贯的关联性;二是"干校诗歌"、"知青诗歌"和"天安门诗歌"同类题材诗歌文本互相辩驳对比的互文性;三是各类诗歌的创作场域、抒情姿态、生产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效果的多样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从巴赫金到克里斯特娃、到德里达,再到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一步一步从潜隐走向敞亮,从笼统概述转向细节研究,从静态的文本分析驶向动态地意义追寻……现在的"互文性"研究在更大的文化空间生发开来,蔓延到影视艺术等文化传媒领域,拓展了娱乐嬉戏的快感传达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揭示,也赋予银幕更广意义上的阐释张力.  相似文献   
7.
借鉴原型批评的观点,认为伊甸园神话故事即为哈代所著《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原型,运用"互文性"的理论,分析了《苔丝》(文本)和伊甸园神话(前文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苔丝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8.
李恒田 《唐都学刊》2005,21(2):108-111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能否引进到文化全球化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全球越来越频繁的文化交流趋势却是可以肯定的.对于文化交流,我们原来有"拿来主义",时下又有人提出"送去主义",这些原则是否适应当今的时代及社会的需要,我们对此应该予以明晰,在选择当今的文化交流原则时必须和时代的要求相符.  相似文献   
9.
电影《草房子》是对同名小说的“图解式转化”,在主题表达、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风格传递等方面,与原小说基本一致;但受影像、篇幅、受众等因素影响,还是做了一些必要的改动,包括删减主要人物、压缩故事时间、简化叙事结构、设置双重视角、删减或调整故事情节等;通过媒介的转换,电影《草房子》和同名小说在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对优秀的“互文性”作品。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文本并列起来作比较而不用顾及它们的先后顺序和历史关联.运用互文性相关理论解读易卜生的<小艾友夫>和凯特·肖班的<觉醒>可以发现:这两个文本在对各自女主人公即吕达与埃德娜的人物塑造方面具有互文性的关系,两者在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地位、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选择抗争的方式等许多层面上具有互文性,后者形象是对前者形象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