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韩孟诗派的组合条件及其文化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总 《齐鲁学刊》2002,(3):16-21
作为中唐时期的重要文学流派,韩孟诗派的聚合有其必然性。首先与大历、贞元年间江南诗人文学思想与创作倾向有着直接的师承关系,其次诗派成员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乃至遭受压抑的现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具体诗人个性禀赋及气质趣味相似相投。韩孟诗派以奇险为创新的艺术精神与总体风貌,既有时代因素的促成,又有历史传统的延承,表现为审美时尚与诗史进程的联结与交汇。其结果既是诗人艺术个性的发挥,又是时代性文化精神的体现,更是文学史逻辑推衍的必然,具有多重的文学史与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心理角度研究时尚有助于切入时尚的本质。时尚的社会心理特征表现为:创新与模仿的上行下效;领潮与赶潮的双向互动;同化与分化的群体归属;内隐与外显的社会面具;尚美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目前手机短信流行的现状,提出了短信普及的原因;从冗余信息,虚假诈骗性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政治信息,恫吓、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信息,淫秽色情信息,破坏性信息等方面分析了不良短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从手机运营商、政府、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闻英语的学习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英美报刊阅读承载着这一任务。报刊的阅读与理解首当其冲是对其标题含义及语境的捕捉、理解,甚至欣赏。英美报刊新闻标题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是新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与一般英语不同的表达风格,构成了独特的标题语言体。文章主要从其使用词汇和语法的独特性上对英美报刊新闻标题进行赏析,从而能更精确、更深入地理解新闻内容。新闻标题在词汇使用上青睐于情感强烈的词、名词连用法以及使用时髦词等等。在语法方面着重于现在时的当下感以及省略的简洁精练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已成为语言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鉴生态学中生态多样性原理,以近年来国内的网络流行语为语料对象,通过整体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生态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流行语具有类型、文化多样性等丰富内涵,同时也存在着过度仿制、过度陌生化、语言暴力粗俗等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来保护网络流行语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7.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对它施加的影响,而书法的创新又力图挣脱传统对之的束缚.因此,传统与现代,是互为因果的--传统的当下形态是现代,现代的最终形态是传统.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网络文学在引起轰动后,却在时尚的光环下渐显疲态,遭遇到现实的困惑与尴尬,呈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本文从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中力图探求网络文学敞开自己的视域,追求与传统文学视域的融合,提高文学品质,开创新的文化品格的途径,同时,建构一种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成为必要和现实也为网络文学重新建构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沙床》是一个青年学者的内心倾诉。这种看似真诚的倾诉,实际上具有时尚性和虚伪性。其原因在于作者的创作动机与文本之间发生了游离,结果使作品染上了大众文化的特征。它反映出作者人格的分裂状态,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对市场的屈从以及缺少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宋辽自澶渊和议之后,双方使节不绝于途,但是北宋在与辽国正常互派使节、进行节日道贺时,赴辽的北宋使节却出现了频繁“辞不行”的现象。探讨该现象的表现、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外交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