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西厢记》的插图版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插图版画是中国古代戏曲版画的缩影。它的发展经历了万历前、万历至明末、顺治至乾隆、嘉庆以后四个时期。其特点表现为 :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画家与刻工的联袂等。《西厢记》版画的流传在当时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和舞台演出的借鉴与指导价值。今天它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具有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区域的木雕艺术在改土归流后形成高峰。其木雕种类繁多、工艺精巧、装饰趣味多样,在形成过程中,既采用京派木雕的题材,又吸纳了徽派、潮州木雕的工艺技巧;既有本土文化传统,又有外来因素的影响,使之在长期的传播、接受、融合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红火热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论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版画(木刻)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的黑白观念代表了其极端对立的精神特征。鲁迅文本中的“骷髅”意象是“荒原”意象的一种幻化。“战士”意象则是对于荒原 (骷髅 )意象的超越和反抗 ,他们创造了希望之光 ,“反抗绝望”之光 ,代表了鲁迅最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年画论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画题材广泛 ,种类多样 ,它是新春佳节的标志和象征。其中木版年画尤其独具特色 ,民间木版年画表现戏曲的特别多 ,艺术上较为成熟 ,并做到了“雅俗共赏”。而年画的叫卖不但可吸引很多观众 ,其本身也是一种说唱艺术的形式。如今木版年画处在了窘困之中 ,要使它重新焕发生机 ,就须找出一条新路 ,研究应变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粗线条地阐述了在版画教学和创作中素描、黑白画、写生、技法等环节各自的作用和相互联系。重点谈及了素描在版画教学中的重要性,黑白画的构成性,技法表现的形式性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目的性。文章中所谈及的各个要点均为自己从事版画教学之心得。  相似文献   
6.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层佛像内发现的辽代秘藏中有许多佛画,其中包括卷轴画、彩印版画、黑白木刻卷首画和佛经装饰图案。《采药图》的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宋人影响,是辽代绘画中的精品之作;另外6幅彩印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黑白木刻插图卷首画是中国明清连环画的前身,代表着辽代黑白木刻版画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宋欢迎 《东方论坛》2014,(3):92-101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艺术理念对木刻家给予指引:其一,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性,展现木刻的"有力之美";其二,取今复古,广泛汲取有益的艺术因子;其三,发扬"民魂",创建属于民众的"生产者的艺术";其四,裨助美育,促使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佛经版画源于中国,是中国雕版艺术与印度佛传文化共同浇灌出的一朵奇葩。本文论述了佛经版画的起源,列举历代单刻佛典及大藏经所附版画精品,归纳了佛经版画的内容、形式及艺术特点,揭示出佛经版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时代的艺术借助复制和印刷而传播,普及的目的决定了印刷品印数大和售价低,受欢迎的作品一版再版,原作似乎没有特别的价值。从艺术史上看,毛泽东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印刷和临摹的时代,复制是传播的主要途径。虽然毛泽东时代的艺术与政治紧紧绑在一起,属于一种政治化的通俗艺术,今天对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批评往往掩盖了它在艺术上的成就,其实,它也有不太为人留意的进步,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