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72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管理学   2831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1503篇
人才学   560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6832篇
理论方法论   1258篇
综合类   13781篇
社会学   2326篇
统计学   313篇
  2024年   311篇
  2023年   869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645篇
  2015年   1064篇
  2014年   2120篇
  2013年   1620篇
  2012年   1936篇
  2011年   2112篇
  2010年   1822篇
  2009年   1948篇
  2008年   2348篇
  2007年   1707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1396篇
  2004年   1124篇
  2003年   989篇
  2002年   918篇
  2001年   822篇
  2000年   626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大数据党建也越来越成为党建研究的热点.借助SATI等工具对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当前的大数据党建研究仍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明确、研究不聚焦、研究理路不清晰、实质性交叉研究不够等问题.未来的大数据党建研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突破:加强对大数据党建的基本概念和战略意义的深入研究;抓住大数据与党建工作交叉的关键,突破大数据党建的交叉瓶颈;以大数据党建为基础,构建现代党建治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凝聚了无数先人智慧和心血,需要后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大学生是我国的栋梁之才,肩上有着建设祖国现代化的重要责任。在如今快节奏发展的今天,文化背景越来越多元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和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4.
家具买卖,并不是当前的热门生意,但85后女子于英廉从中发现了商机。十多年前,于英廉的父母下岗后在街道的帮助下,在徐汇区开办了一家小店,以收购旧家具为主业。于英廉高中毕业后,父母送她赴日本求学,她在留学期间发现日本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发展所沉淀下来的瑰宝,对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彝族传统文化中"团结"观念的产生与流传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渊源。彝族人民自古以来对"团结"观念的认识与推崇,涉及个体家庭、家支姻亲、邻里村落以及民族国家等各个层面。当前,加强团结互助价值观的现代性调整与适应,对整个彝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适是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胡适的新文学理论以自由思想为思想资源,提出新文学作家不唯信传统、宗教、权力,坚持自主的理性思考,主张用白话取代文言,革新中国文学的语言工具,打破独尊文言,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满足人的自由言说,真实的叙述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自由地抒写个人的思想情感,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敢于写出社会的种种黑暗、腐败龌龊情形,突出鲜明的批判精神,勇于批判社会的种种束缚人的解放的文化,体现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创造尊重个人价值的人的文学,奠定了新文学理论的自由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9.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革命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应该将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胡斌 《职业》2015,(2):153-154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促使学校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变化,学校通过努力,使数字化校园初具规模,其在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