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但是由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主要是政治和军事合作,其政治、军事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和统一,在抗战中呈现出微妙复杂的情况。因此,本文仅就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政治、军事策略作分析、比较,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展示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采取正确的策略,使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2.
闻夏战役大败胡宗南陈赓与胡宗南都是黄埔一期生,这两个同学在战场上交锋了很多次。1946年6月,国共两党间的内战爆发了,此时,胡宗南是蒋介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手下辖有11个军34个旅,号称"西北王"。而陈赓率领的晋冀鲁豫4纵和太岳军区部队,只有2万来人。两人的实力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3.
陈卫京 《东西南北》2014,(12):80-80
1966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身穿军服的林彪拿着《毛主席语录》,站在一身中山装的毛泽东身边,对比鲜明。1963年4月,北京首都机场,穿中山装的周恩来总理为埃及外宾送行。早期中山装的裤腿多会挽起两寸后再缝纫,这样长期磨损后还可以重新修边,以延长穿着时限。  相似文献   
4.
五十多年前,国民党退踞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但国共两党都不希望出现两个中国。1956年春天,蒋介石收到一封中共中央专门写给他的信,信中提出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及完成统一大业的设想,在结尾处还特别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蒋介石读罢,沉吟良久。此时,在他心中也已产生与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她自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建立以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后九年,先在陕北,后在全国,然后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抗日根据地和全国关心抗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人群中,可以说无人不知;更不用说在当时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即十八集团军)与新编组的新四军中,更是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6.
《决策与信息》2008,(5):61-62
新书《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年1月出版。是杨天石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史系列之一,作者杨奎松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该书利用国共双方大量翔实的历史档案资料,和许多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从国民党的角度论述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从“联共”、“反共”到最后“国共”内战的历史事件,深入研究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宗平 《老友》2008,(7):14-1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一段时期以来,两岸关系形势喜人。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6月12日,海协会会长陈云  相似文献   
8.
民国研究     
主持人语: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往的研究多从国共两党关系角度来考察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而对当时新兴的社会力量与新型的民众动员方式关注不够。韩国首尔大学柳镛泰教授的论文通过考察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建国构想中的两种民意机关的构成原理与相互关系,揭示出孙中山所提出的国民会议主张并非国共两党应付时局的权宜之计,而是以当时已有的民意集结经验为  相似文献   
9.
史会来  连永新 《学术交流》2004,3(2):157-161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特别是从1940年下半年起,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军需民食的供应极度匮乏。为支持抗战和稳定社会,中国共产党采取减租减息政策和发动大生产运动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而国民党把粮政纳入战时轨道,通过实施田赋收归中央和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等政策也渡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10.
周明杰 《领导文萃》2011,(22):81-84
美苏联手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事务和对日战争问题。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协议规定: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并与国民政府缔结一项同盟条约。有关中国的条件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