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村治理一直是社会学界重点关注的主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学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经历了理论范式的诸多变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有极权主义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地方政府法团主义、市场转型理论、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等,这些理论都为分析中国的农村治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从整体来看,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理论变迁是西方社会理论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即不断引进和调整新的理论框架,以适合中国农村的特质.对于这种理论变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内在理路,寻找适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巩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日伪当局通过不断强化青少年组织,设立青年训练所,组织青少年参加"勤劳奉仕"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使他们体得"建国精神",成为"优秀国民",进而效力于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京剧在 2 0世纪 3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的内外部原因。在其内部原因上 ,作者以其研究古代文学史时所提出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来观察这一段京剧史 ,从而对这一段京剧史的发展作了新的勾勒 :艺术块团之形成、相互间的争锋、浮沉以及名号形成的种种情况。在其外部原因上 ,论述了京剧是如何从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以及如何从向话剧的学习中受益的。 30年代新文化界对于当时京剧的雅化是批判的 ,作者则对此取肯定态度。最后还说明了 ,当京剧出国演出时 ,它的许多曾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特点 ,却受到了国外艺术家的肯定 ,中国的京剧艺术家们也更加开拓了视野 :由此勾勒出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的回旋  相似文献   
4.
在辽阔浩翰的北部湾,有一座小岛叫涠洲岛。充满诗意的生活,这是笔者刚登上海岛的美好印象。可是没过几天,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和寂寞感便深深地烙在心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利用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方法研究了小碳团族(Cn(n=2-5))的链状结构性质和能 量,通过与前人工作结果(C2-C5)的比较,发现本理论方法的结果相当精确地再现了Abinitio方法计算的结论。 因此,证明了紧束缚方法对于碳团族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华北"土改"运动中的贫农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华北土地改革运动中,贫农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贫雇农在党的阶级等级序列中的至上地位,贫农团成为“土改”期间村庄社区的最高权力组织;由于贫雇农内部的等级区分和利益争夺,贫农团又形成了狭隘、封闭的权力性格,成为村庄秩序和道德的破坏力量,并促使“土改”领导者对其加以限制和取消,贫农团也因此最终退出村庄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32-137
蓝衫团是苏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创办的唯一戏剧社团组织。其创办及运营,尽管如"昙花一现",但其艺术活动也如流星在中国革命文艺发展史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并呈现主题突出,旗帜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果丰硕,社会效益上乘等艺术特征。它不仅生产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真正成了苏区革命的"战斗号角",有些至今还响遍祖国南北,而且为苏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骨干人才,尤其为苏区文艺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今天文艺社团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值得今人好好珍惜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6):42-46
宋代作为县以下基层单位的"团"并非源于后周的"团并乡村"之制,而是始自北宋保甲法的配套措施"团教法"。北宋"团"的主要职责是军事训练,其首领多由都副保正兼任。南宋实行于部分地区的"保伍法"是团制的一次"回光返照",这时"团"不再与军事挂钩,而是以维护地方治安为务,同时"团"与其他基层单位相互渗透,在很多地方也兼及其他民政事务,其性质再一次发生变化。北宋中后期开始,"团"的性质发生变化,开始由指示户籍的单位逐渐转变为单纯指示地域的单位,体现了不断地域化的趋势。宋代"团"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县以下基层区划普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江汉区文化馆与本辖区内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有机合作,为辖区内的民间艺术团体提供基础性与制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民间艺术团体在享受区文化馆提供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同时,积极地释放"文化能量",成为公共文化产品落实的嫁接者,从而使得群众享受到更丰盛的公共文化成果。笔者试图把这一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概括为"馆团模式"。这一模式使政府摆脱了单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者的角色,吸纳民间艺术团体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形成多重供给主体的新供给模式。但是这一模式过度地将公共文化资源向馆团团队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乃至排斥了其他团队的进入,从而损害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均等性原则的贯彻和施行。同时由于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偏大,导致其释放"文化能量"的有限性,而且在调动民众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上也有较大的局限,这些问题文化馆在改善其公共文化服务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学生骨干群体是这个基地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工作的开展与引导,直接关系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安定与团结,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欲根据我国高校(尤其是团学骨干)培养目标,对我校团学骨干综合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尝试为团学骨干培养方式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促进这个群体更好地成长成才,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