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原理课程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年化工原理沉浸式双语教学的实践,对化工原理课程采取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的体会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技术”正日益成为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其最大特征是给使用者带来一个混合现实的认知环境,以沉浸式感知体验突破了传统社会中现实环境的单一维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类认知实践方法。与此同时,这种虚拟认知某种程度上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必然产生认知者在虚实之间转换的二元分裂问题,从而造成用户的认知困境。就如同“缸中之脑”,由于这种“代码”性的信息输入,在主体认知中形成一种碎片化重组的观念,而正是这种观念的存在,才会导致主体对虚实处境的混淆,给自身带来困惑。若将这种虚实倒置观念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则会对自身和他人带来危险。因此从认识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及规范探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4.
范兰宁 《南方论刊》2009,(11):100-101,105
借鉴胜地在法学课程中引用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学法”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新的尝试,教学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法学课程“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展示设计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产业,一切新鲜的事物都要存在一定的发展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实践遇到的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的体现在展馆空间的设计中。随着我国动漫、游戏事业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动漫游戏体检馆博物馆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多。但展馆布展方面还停留在简单的图文版块和模型上,作品之间的衔接缺少协调性,材料选择和装饰手法单一,展览配套设备简单不能体现动漫主题特征。这些问题反应了展馆设计与作品本身的质量不够协调,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动漫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沉浸式体验能正是能还原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更加真实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日常美育教学过程中的红色文化植入进行实践,归纳总结出具有通用性的美育教学方法,主张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去,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大量红色文化创作实际典型案例。同时探索在互联网数字化内容充斥学生生活的背景下,利用“沉浸式”红色文化浸润来进行当代综合类大学学生美育的育人方式。最后从上海理工大学近5年的红色文化沉浸式美育实践探索取得的成就中,总结出教学教研方式理论,即以打造“课程教育+艺术浸润+红色文化+创新潜能激活”的综合类高校美育体系为目标的美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低、学习空间受限等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入到英语学习当中,用Unity 3D和Steam VR开发了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英语智慧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营造沉浸式体验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外语...  相似文献   
8.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输入和输出是外语学习的两个终端行为 ,文章在客观地介绍了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后 ,着重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本质及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2.0时代的媒介特性要求传播内容应具有碎片化、场景式与沉浸式的特点。短视频又短又快的传播形式,恰是互联网对传播内容碎片化要求的体现;以趣缘聚类组织的垂直内容,暗合场景式传播的要求;视频制作技术的进步,成为沉浸式的视听体验的技术支持。由此可以窥见未来电影的发展图景,即更短的电影时长和镜头长度、依大数据算法决策的电影制作以及仿真的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包括“类型文”和“新文类”两幅面孔,前者是当前国内网文研究的主流,后者则常常被忽略。而事实上“新文类”的种类繁多、形态独特,主要包括超文本、多媒体文本、互动文本和机器文本四种类型,具体形态有超文本小说、多向诗,文字造景型、语图互文型和多媒体文学,互动小说、接龙小说和文字游戏作品,以及生成艺术、定位叙事和人工智能作品等。其文本内在性质和读者审美体验也发生了重要嬗变,即在文本性质上,“新文类”从“人工制品”走向“机器诗意”;在审美体验上,则从“意识独占”走向“感觉独占”。注意到这种嬗变,对“新文类”的恰当定位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