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不是每个男人都想要左拥右抱,家里养个白玫瑰,外面偷个红玫瑰。很多时候,假如白玫瑰能在床上多一点儿热情,我宁愿一辈子都只守着一个白玫瑰。  相似文献   
2.
<正>一场邂逅,她出现在他乏味的婚姻里;一次救赎,她决意委身于他;一次出游,他再次深陷,无法自拔谁的QQ里没有个把谈得来的好友呢,无论是烦恼心绪、还是家长里  相似文献   
3.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佟振保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为情妇的"红玫瑰"娇蕊,以及妻子"白玫瑰"烟鹂,她们都在振保身上倾注了大量感情,在恋情中卑微妥协,甘愿牺牲,而振保爱自己更胜他人,最终还是负了这两个女人,三人为爱身陷囹圄,不得善终。小说生动地呈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婚姻状态,对这两位女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大量着墨,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女性在男权意识统治的社会下生活的困境,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本文就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谈谈其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与《红楼梦》中尤三姐情感历程的比较分析,试图探讨张爱玲和曹雪芹对女性命运描述的异同。作品中,他们都揭示了女性在生存问题上对男性的依附性,都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不同的是张爱玲从对女性主体的关照出发,着眼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面对情感的坎坷,悲伤过后她们仍能坦然处之;而曹雪芹把造成女性命运的悲剧归因于封建制度,她们一旦失身,留给她们的只能是人格被彻底毁灭的绝望。  相似文献   
5.
廖静 《伴侣(A版)》2015,(9):46-47
1 这一晚,李洪没有回家,他以出差为由轻易打发了舒可.清晨的太阳刚从厚厚的窗帘布里透出亮光,李洪就急急穿衣准备回家,幕巧巧睁开慵懒的眼睛:"这么快就走?别忘了,去说离婚的事." 李洪闷声嗯了一声,他应该高兴才对,这个他昔日暗恋的女人逼他离婚,说明她爱他,可是,他现在最直接的感觉是烦. 以一般人的观点来看,李洪很幸福,他事业有成,不到三十岁就是某跨国企业的部门经理,月薪足够供房,虽然他其貌不扬,却同时拥有两个女人:舒可和幕巧巧,两个各成风景的女人,一个白玫瑰,放在家里,如一锅营养丰富、口感香润的乌鸡汤;一个红玫瑰,放在激情四射、不为人知的角落,像一杯烈性令人眩晕的XO.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实际上存在着性别的歧视和性别的不平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土壤,滋生并繁衍了男权中心文化.张爱玲的著名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从解剖"对的世界"、逆转"红"白"世界、以及颠覆"既定的世界"等三个方面,质疑并颠覆了男权中心文化语境中的性别观念.作品中的"红玫瑰"(指王娇蕊)与"白玫瑰"(指孟烟鹂)的相互转化,使男权中心主义者的婚姻指向和"性"期待互相矛盾、严重冲突,使男性自我中心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消解.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广为人知的风云人物,他们的婚姻与情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栏目诚邀著名心理专家岳晓东进行精彩解读,为大家奉上一场心灵盛宴。张爱玲的悲惨童年张爱玲出身极其显赫,祖父张佩纶曾任福建巡抚,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母亲黄素琼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可就是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给了张爱玲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生活浪荡,赌钱、吸大烟、嫖妓、养姨太太。接受新思想的黄素琼哭过、闹过、反抗过,但是张志沂不改恶习。最后,黄素琼以出国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实际上存在着性别的歧视和性别的不平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土壤,滋生并繁衍了男权中心文化。张爱玲的著名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从解剖“对的世界”、逆转“红”“白”世界、以及颠覆“既定的世界”等三个方面,质疑并颠覆了男权中心文化语境中的性别观念。作品中的“红玫瑰”(指王娇蕊)与“白玫瑰”(指孟烟鸸)的相互转化,使男权中心主义者的婚姻指向和“性”期待互相矛盾、严重冲突,使男性自我中心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消解。  相似文献   
9.
庐隐的小说《父亲》以别具匠心的双重性别叙事 ,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子恋父妾的反封建故事中寄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讽刺性地模拟并拆穿男性文本对女性形象“天使 /魔鬼”式塑造的心理内幕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也成功利用这一策略 ,对制造这种女性形象的男性“强者”神话进行了有力的颠覆。二作利用戏拟手段、尖锐地揭示中国男权伦理文化反人性实质的成功经验启迪我们 ,女性主义研究对于“戏拟”策略应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摘要:白玫瑰是二战时期在纳粹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建立的一个地下抵抗组织。这个小组人数不多,主要活动区域在慕尼黑,通 过秘密散发传单来说服同胞反对纳粹政权,停止罪恶的战争。在一次散发传单的秘密行动中小组成员被抓,导致1943年该组 织的6名成员壮烈牺牲。纳粹党对德国人全方位的监控、白玫瑰小组成员自身经历影响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奋斗理想脱离大 众,自保能力不足,难以同德国境内其他抵抗组织加强联系,缺乏外部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白玫瑰抵抗组织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