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898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4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养成边读边思考、读后动笔写一写的习惯,只有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有更多收获,更大进步。本栏目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投稿邮箱见目录页,邮件请注明“读写练”。本栏目不提供答案,希望同学们自主完成。读短文。加拿大的荒漠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白大角羊。  相似文献   
2.
读书     
老舍 《金色年华》2007,(8):56-56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相似文献   
3.
今天上午一直在审《明日教育论坛》第三期(双月刊)的稿。常常听到有人对《读书》这几年状况的批评,作为刊物的主编,我能理解今天编刊物之难,不仅受市场的胁迫,约稿、组织专题既需要智慧、眼界,也需要丰富的人脉,各种各样的压力几乎已经完全把你编刊和阅读的快乐都剥夺了。“和谐”是最高的目标,而不是个性、批判精神、活力等等。有时,我真的发现自己对刊物主编这样的“身份”越来越倦怠。前两年,《明日教育论坛》编得最困难时,出版社的黄副总编经常对我说,算了,编到年底为止吧。我总是说,行,你什么时候想停就停。现在黄副总编成为出版社法人…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5,(11):63-63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主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自2003年9月举办以来,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拓宽参与面,四部委决定举办“全国社区文明风采书画摄影比赛”和“和谐社区中的感人故事”、“社区托起明天的太阳”有奖征文活动,特发布本征稿启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门寒身素家贫 ,抄书读书成才和精校精抄等方面 ,阐述了体现在古人抄书活动中的可贵的读书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正处在灵魂发育期,如何真正在精神上成人,是个体和社会的大问题。通过读好书汲取精神营养,通过对普世价值的认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心灵,摆脱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生成对自我、对同类、对国家乃至世界的人文关怀和公共关怀,才能真正在精神上成人。  相似文献   
7.
胡一敏 《老友》2008,(3):30-30
王金廷是我深交四十多年的农民朋友。我已大半年未见到他,心里时时勾起对他的思念。今天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朋友》,益发使心里燃起思念之火。贾平凹先生说:"我的朋友可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王金廷对我来说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8.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2008年3月18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控制物价增幅问题时信手拈来的孟子语。  相似文献   
9.
细细算来,自己还是喜欢读书的,虽称不上读书人,但可以勉强算作好书之人。细细回顾自己的阅读生涯(况且就称之为阅读生涯吧,虽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阅读),算是对自己的一次梳理和审思。一、阅读的发蒙在阅读资源贫瘠甚至枯竭的乡下,幼时是没有什么书看的,除了教科书。记得连偶尔得到的几本小人书都为数很少。记忆中最初的阅读好像是始于一本小小的故事书《小灵通漫游未来》,还隐约记得那封面,小灵通坐在火箭冲上天空。那本书里描绘的未来真令我神往,珍珠般滚圆的大米、各种嫁接的水果、还有神奇25的现代化电器设备等,勾起了我对未来世界莫名…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之所以不曾中断延续至今,古代人文经典起着巨大的承载作用;经典阅读的回归,可以重振我们的民族精神,重建我们的当代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因此,面对"世界读书日"或"全民阅读日",高校就其集群性、整一性而言,"营造书香校园"当有更为便利、可行的条件;在这一行动中,图书馆必当以多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培养更多现代化合格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