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难点问题。以山东省代村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构了新型村集体经济异质行动者网络转译过程,剖析了村集体经济推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发现: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是以乡村政治精英领导的村“两委”班子为关键人类行动者和土地、房屋等非人类行动者,通过行政征召、专家征召、文化征召等方式推动行动者网络形成与发展,并不断破解村民的异议与矛盾,从而达成利益联盟,构建稳定行动者网络的动态发展过程。以村民利益为核心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村干部说服性治理工作逻辑在矛盾化解、争取村民信任与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了村内民生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公平利益分配、文化权益保障等方式实现了村民物质富裕与精神文化富有。  相似文献   
2.
《草枕》是一部体现了夏目漱石文艺观的小说,着重阐释了"非人情"美学,小说淡化情节,但有一位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女性形象——那美,随着那美性格的渐次完善直至完全呈现,"非人情"美学的观点也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诠释主义研究范式跟踪研究了某省烟草商业集团公司ERP的实施过程,提出保障ERP成功实施的具体策略,不仅包括关注软件的特性及其背后的观念和文化、关注标点化、采用铭写增加不可逆转性和关注利益多样性等,还应包括关注涌现网络。  相似文献   
4.
5.
问责制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问责已经成为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词。回顾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的演化历程可以发现,州政府、联邦政府、授权机构、独立政策团体、大学和学院本身等政策行动者都对高等教育问责制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日益凸显的种种弊端强化了完善高等教育问责制的动因。我国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于,实行政府问责与社会问责相结合的、更具包容性的高等教育问责制,特别是要准确把握问责的内涵,确立高等教育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理论未能区分行动者的层级,实际上,处于社会权力结构不同层级的个体其社会行动后果或波及范围不同.由社会行动的层级性所引出的“理性单位”概念可以用来分析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中所蕴含的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的张力.在理想的制度性角色设计中,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中的个体理性与其职权所管辖的组织或行政区划的整体理性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委托-代理制中,由于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履行存在一定范围的“脱嵌”的自主性,使得其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常常发生脱节.在“劳动力去道德化”的背景下,宏观行动者也往往会奉行个体理性原则,背离整体理性原则.这种情形,就是宏观行动者的角色异化.要克服这种角色异化,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性超越机制、观念性超越机制和价值性超越机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城市雾霾风险三维分析模型,运用故障树分析法评估三种风险的严重程度。基于综合治理原则,提出整体性治理、多中心治理与共同治理三种城市雾霾风险治理理论思考。结合我国城市雾霾高社会风险、高健康风险、高经济风险的现状,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阐述城市雾霾风险治理的"转译链接"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行动者处于"关节点"位置,结合城市雾霾风险治理的公共服务特征,政府行动者提高治理绩效的关键在于"转译链接"的权益化阶段:政府行动者需要切实提高各行动者的经济与非经济利益,从而广泛吸引行动者参与城市雾霾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拉丁美洲两个贫闲神区内开展的行动研究项目。第二部分勾勒背景、行动者,描述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和社区状况。最后一部分探讨男女在应对环境问题上的分工。研究涉及男女勉力适应既有现实的两大领域:家庭和社区。而重点则放存妇女增权益能的观念,及其对男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失根的判断:社会的非社会化 无根成为我们生存的社会的最大展现,同样出现了"转往何处"和"路在何方"的日常式追问.社会无根性一大命题即社会的非社会化,也就是社会沙化原理,表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社会沙化会导致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离析.社会是他的,而非我的,非我化社会是社会成员无法分有社会,除了在时间上无法分有社会之外,在空间上同样也产生这种疏离感,不知道社会在哪里,不知道社会是谁的,于是社会就在这种"不知道"中完成了非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表现王侯将相、叱咤风云的男儿天地的<三国演义>,还是描写下层社会、英姿飒爽的须眉英雄的<水浒传>,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女性的身影.两部作品对女性群体的描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封建文化"男尊女卑"意识的支配下,两部作品对女性都存在着女人非人、女色祸水的观念,其中的女性在男权的压迫下,始终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本文试着比较这两部作品的女性世界,挖掘其中的女性描写,探索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