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人口过速增长和不合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原因,江西鄱阳湖区盲目围垦和酷渔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等区域性的环境与发展不协调问题,对鄱阳湖区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基于"公地悲剧"的启示,本文从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角度探讨造成鄱阳湖生态恶化的社会原因,探讨从产权界定、理清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的治理方案,继而解决鄱阳湖的生态恶化问题,最终从制度上解决鄱阳湖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下西方主流商业媒体市场垄断日益加剧而导致民主传播赤字的现实,另类媒体开始兴起,其主张非商业化运作且代表普通民众声音,并在全球零星分布的传播实践中逐渐形成“哪里都有我们”的传播态势.对这类媒体的理论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并于最近十年吸引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在对近25年来西方另类媒体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梳理中,能够较为深入地分析另类媒体兴起的媒介环境与实践诉求,在整合另类媒体理论研究的五种切入视角及其利弊的分析基础上,也能够看到另类媒体作为具有双重民主诉求的“媒介权力”存在的现实意义.今后另类媒体研究的重心应从解析媒介权力过程人手,围绕“如何重建传播公地”这一核心问题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对比两种“公地悲剧”的产权结构、成因和解决方式,可以发现产权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相适应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有效的产权制度必然促使成本与收益向行为者集中。产权结构调整与产权束调整是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式。无论何种方式的产权制度变革都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其调整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权效率、增加产权主体收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法律上允许的企业垄断或日联合行为.专利共有的制度安排应当是立法对现实经济中个体在制度需求上的确认。但运用经济分析中常见的交易成本、博弈论等分析有关现行规定后不难发现.我国的专利共有制度安排在一定情形下反而增加了合作研发的交易成本.并有导致共有人竞相发放许可的倾向,以致许可利益被稀释、压低至边际成本。因此,完善共有专利许可及其费用分配的规则势在必行.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让各专利共有人必须在一定的许可协议下才能对外许可.以避免公地悲剧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借鉴公地悲剧不动点理论,认为我国环境犯罪罚金刑制度的设计,必须能够"调适"社会成员的行为趋向,诱导出公地悲剧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不动点。但我国现行环境罚金刑制度却无法诱导出动态变化中的不动点。为此,应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包括加大惩罚环境犯罪的边际成本、实行环境罚金的基准制度以及建立环境罚金刑易科执行制度等来促使动态变化中不动点的诱出,以便使环境罚金刑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惩罚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其享用者和维护者的不统一性,哈丁的“公地灾难”假设将私人和政府确定为环境治理主体。事实上,社区相对于政府具有较高的激励强度,相对于私人主体具有明显的产权划分成本优势。只要采用一定措施促进社区合作,社区将是最佳的环境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重混创作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著作权问题。相应的措施可对重混创作行为进行规制。首先,可以借鉴美国合理使用制度中的“转换性使用”规则对非营利性重混作品进行规制;其次,在重混音乐、视频领域等特定网络空间内引入默示许可机制;最后,对于其他不适合通过合理使用及默示许可进行规制的重混作品,可以用创意共享许可协议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8.
非排他性是公众环境权的核心特性。为适应环境权理论的纵深化发展,除了从外部视角审视环境权的属性、内容、定位等特征之外,应当从内部结构对环境权本质特性予以剖析。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导致生态环境治理受到外部性理论与搭便车效应的制约。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公众共用性,既有的环境权利理论应当接受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两大特征的改造。公众环境权的非排他性体现在主体的不特定性、客体的非拥挤性和内容的共享性等方面。将公众环境权理解为公众对作为公众共用物的生态环境享有的非排他性权利,意味着可从保障权利主体的非排他性与客体的非拥挤性两个面向来实现对公众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公众共用物起源于古罗马法,其在英美法系国家之英国得到专门化规定。英国公众共用物法律不仅对其共用物进行明确定义,并构建公众共用物进入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公众进入共用物的权利。这种公众进入权不仅是一种法律权利,更是一种习惯权利,是公众共同使用的权利。英国公众共用物进入法律制度启发我国公众共用物法治构建应突破传统私法的规制,在构建使用制度时应符合我国现实需求与法律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有效缓解公众共用物悲剧的发生,保障公众的使用权利。  相似文献   
10.
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西方学者根据生活世界的反映,建构了集体行动困境产生的的三种理论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的逻辑。针对如何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难题,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将之归纳为四种方案:霍布斯的第三方强制力即政府方案、市场方案、社会资本与综合自主治理的方案。通过对这四种方案优缺点的分析,建议把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