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8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99篇
管理学   3983篇
劳动科学   211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222篇
人口学   336篇
丛书文集   303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610篇
综合类   6324篇
社会学   880篇
统计学   374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1179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1538篇
  2011年   1594篇
  2010年   1431篇
  2009年   1552篇
  2008年   1796篇
  2007年   1245篇
  2006年   1014篇
  2005年   983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597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关于货币政策影响经济主体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影响金融周期波动机制的研究中,基于风险承担渠道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区别于以往相关研究多关注货币政策实际采取的立场,文章基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渠道探讨了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金融周期波动影响的时变机制.滚动回归的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对信贷波动反应的敏感性主要影响金融周期的波动,但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基于信贷视角观察金融周期波动时,货币政策信贷敏感性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敏感性对金融周期影响差异较小;较之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对信贷波动反应的敏感性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更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时间扩大的趋势.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了货币政策通过政策反应函数渠道而非以往研究中较多关注的狭义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周期波动的事实,并构建计量模型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渠道影响金融周期波动的时变机制进行了详细刻画.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产业复杂度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1995—2019年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Atlas数据库的科技创新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科技创新如何通过纺织类、农业类、钻石类、矿产类、金属类、化工类、汽车类、设备类和电子类的产业复杂度变化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从而揭示了科技创新如何通过产业复杂度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科技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业复杂度的中介效应量为90.83%,具有显著性,其中农业类、钻石类以及矿产类相关系数为负,其他类别相关系数为正,电子类作用程度最高.区分经济体类型的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复杂度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发达经济体、亚洲经济体、技术密集型经济体存在相对优势,而且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开启了"机会窗口期",后发经济体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科技创新领域的相关成果,能够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提高国家经济增长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力从靠投入转向靠创新,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为主的内需驱动,从效率优先转向更加注重公平,其增长特征具有创新性、内需性和公平性。公共服务通过人力资本机制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型增长,通过缓解预防性储蓄和推动人的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居民消费从而推动消费主导的内需型增长,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能推动公平型增长,因此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增长动力。通过公共服务视角寻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或路径,而不是将公共服务仅仅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内容,这一观点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而且公共服务不仅是内容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缺少绿洲生态水权价格成为塔河流域制约绿洲生态水权分配、挤占绿洲生态水权归还及其经济补偿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首先明确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的内涵,然后确定其计量方法和模型。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计量结果表明: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绿洲生态水权价格计量可作为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直接计量的一种方法。塔河流域绿洲维持生态水权价格为1.16元/m3,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价格为2.61元/m3,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绿洲生态水权价格呈现一定差异。这成为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与挤占绿洲生态水权经济补偿确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将会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借鉴国外需求和供给平衡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中国200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ICT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表明:ICT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固定宽带等基础设施也表现出规模经济,人力资本在ICT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中国应在继续加大ICT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艾肯格林设定经济增长减缓需要满足的条件,基于跨国经验和中长期经济增长数据寻找经济增长路径的阶段性特征。结果发现,当前无论从增长率水平还是人均收入"门槛"看,中国经济均进入增长的连续减缓期。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成功跨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在跨越临界点前至少10年间均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其连续增长减缓过程多集中于跨入高收入"门槛"之后。当前中国刚跨过中等高收入"门槛",2008年出现增长减缓态势,2015年可能再次出现增长减缓拐点,这将使中国向高收入阶段跨越变得相对困难。文章实证分析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源,并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经济增长动力不仅表现为引致经济增长,还要看能否驱动经济稳定增长。要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适时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迎接下一个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效率、结构、稳定、环境、民生、分配等6个维度构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实证考察了创业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质量提升可以显著增加经济增长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不过,创业质量提升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收入分配公平性。最后,在各种效应综合影响下,创业质量显著提升了综合经济增长质量。在新时期,决策者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通过高质量创业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此外,决策者也要注重完善产业、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避免新创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影响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基于信号博弈的卖方欺诈行为进行研究,假设拍卖中可能存在欺诈型和诚实型两种卖家,其中欺诈行为有概率发生在第二价格拍卖中:欺诈型卖方冒充竞拍者递交仅次于最高价的报价从而获得额外收益。两种卖家根据各自效用选择拍卖形式:第一价格或者第二价格。而竞买者将卖者的选择作为信号,更新对卖方类型的判断,然后制定报价策略。这是一个买卖方信号交叉影响的过程。考虑到拍卖过程中买方价值相关性,本文在建立模型中参考了关联价值原理。针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买卖方策略,并且研究了买方报价、买方判断、卖方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双方的策略选择问题进行预测,与单纯的概率分布方法相比,更具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