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793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4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BSTRACT

The cost and time of pharmaceutical drug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grow at rates that many say are unsustainable. These trends have enormous impact on what treatments get to patients, when they get them and how they are used. The statistical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decisions in regulated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s has followed a traditional path of frequentist methodology. Trials using hypothesis tests of “no treatment effect” are done routinely, and the p-value < 0.05 is often the determinant of what constitutes a “successful” trial. Many drugs fail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adding to the cost of new medicines, and some evidence points blame a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frequentist paradigm. An unknown number effective medicines may have been abandoned because trials were declared “unsuccessful” due to a p-value exceeding 0.05. Recently, the Bayesian paradigm has shown utility in the 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its probability-based inference. We argue for a Bayesian approach that employs data from other trials as a “prior” for Phase 3 trials so that synthesized evidence across trials can be utilized to compute probability statements that are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agnitude of treatment effect. Such a Bayesian paradigm provides a promising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regulatory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看问题,适合于中国社会的理想制度模式应当是形式化、程序性、民主优先于自由、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以人为本的非人格化制度。这种制度的创新,需要我们设定正确的制度创新理念,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的规律性,完备制度创新的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审级制度可以看出我国审级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实际上 ,实行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更具合理性。为此 ,我国原有的两审终审制必须加以改革 ,那就是实行以两审终审为原则、以三审终审为例外的民事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五项执政能力建设,对于高校的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以五项执政能力教育为核心的党员全面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研究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十个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将这十个指标归结为盈利、销售、运营、发展等多个因子。最后,根据每个因子得分情况将所有地区归为六类,进而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等经济活动日趋频繁,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是并购重组过程中资产业务的基础,是资产或产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尽管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估价方法来估测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但由于我国资产评估市场尚不成熟,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评估结果难以真正地反映企业整体资产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资产评估市场,提高整体资产评估的质量,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Summary.  In longitudinal studies, missingness of data is often an unavoidable problem. Estimators from the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assume that missing data are missing at random. However, estimators are biased when this assumption is not met. In the paper, theoretical results for the asymptotic bias are established under non-ignorable drop-out, drop-in and other missing data patterns. The asymptotic bias is large when the drop-out subjects have only one or no observation, especially for slope-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In the drop-in case, intercept-related parameter estimators show substantial asymptotic bias when subjects enter late in the study. Eight other missing data patterns are considered and these produce asymptotic biases of a variety of magnitudes.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笔下的叛逆女性厄秀拉是劳伦斯塑造的最理想的人物.她为人正直,追求真理与不合理的社会进行奋力抗争,虽屡遭失败,仍不放弃追求,最后在大自然和周游世界中获得了自由.厄秀拉的这种追求是作家拯救西方人摆脱精神危机的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检察机关职权配置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其中,检察机关是否有侦查权是个伪问题,其本质是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时由谁来监督;检察官不是“中立及超然”的司法人员,不应当有对强制措施的批准权;检察官不应当以居高临下的“法律监督者”的身份监督审判程序,而是应当通过程序动议权和上诉权监督审判程序。目前主张维持检察机关职权现状的学者,有严重的部门本位主义,检察权改革应当摒弃部门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