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技术批判理论在现代西方特定的社会境况下应运而生,芬伯格通过对发生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争论的考察,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再次使马尔库塞的理论重新焕发生命,创造了符合当下高新技术社会的新的技术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3.
孙浔 《理论界》2008,(6):108-109
马尔库塞对作为统治手段的技术展开了理论层面的深刻批判,呼吁一种能给人类和自然带来解放的新技术,但他对技术实践层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芬伯格对技术的研究则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起来,发展和完善了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思想,提出了“转化(transform)技术”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辨析了芬伯格理论体系中的技术代码与设计代码两个重要概念及其理论背景与实践价值.技术代码在"批判的建构主义"中获得其意义,旨在揭示那些沉淀在规则与技术物中的价值和利益,为技术民主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近年来,芬伯格在"技系统"的背景之下提出了"设计代码",将对技术的批判从技术物和技术理性扩展到了技系统和社会合理性之上.然而,这一概念的扩展暴露出技术民主化的若干局限,批判立场与技术民主化实践路径之间存在冲突,当今的技术民主化陷入道路困境.  相似文献   
5.
芬伯格与技术本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两个阵营间的唇枪舌战表明,如何统一和消解本质主义技术观和社会建构主义技术观之间的对立是当前技术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通过身体中介或者活动棱镜的引入,技术人类学将技术界定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技术变化看作是以活动为基础的表现,并将技术活动及其语境看作是意义之源。由此,技术人类学将人与物铸造成一个更为紧密的社会技术系统,从而为超越芬伯格困境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过,如何摆脱由于参与观察法的引入而带来的认识论难题以及如何消解循环论证的嫌疑,仍是技术人类学今后不得不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浔 《兰州学刊》2008,(9):8-12
哈贝马斯和芬伯格都认为应该推进技术民主,但他们提出的具体方法却有很大不同:哈贝马斯认为应该在技术领域推行话语民主,主要是在科学技术专家和政治家之间建立民主对话机制;芬伯格则认为只有公众参与技术设计才能实现技术民主。哈贝马斯的商议民主理论很值得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借鉴,二者的融合应该是技术民主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指出技术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技术的合理性变成了统治的合理性,技术强化了社会统治;哈贝马斯把技术合理性看做是一种工具合理性,分析技术如何转变成意识形态,并把技术统治解释成生活世界殖民化;芬伯格批判吸收了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研究成果,重视技术的可选择性,从技术批判理论的角度分析技术合理性与社会统治的关系。技术合理性的社会批判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到芬伯格的演变,为我们正确看待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孙浔 《理论界》2008,(5):121-122
芬伯格综合了建构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方法,从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等向度对技术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他提出:技术是由社会建构的,负荷了设计者的价值和利益;技术民主就是通过公众参与技术设计,使更多的价值和利益纳入到技术中,展开技术的各种可能性;技术的多元化表明现代性有多种可能性,而结合了各种文化的现代性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批判理论是芬伯格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和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于对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的批判性分析和总结,芬伯格主要继承了马尔库塞的最核心之处,即技术发展由社会所决定的思想,同时,他也批判性地吸收了哈贝马斯的合理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渲染了他的个性色彩,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技术批判理论.客观地评价芬伯格的新技术批判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他的新技术批判理论相应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芬伯格解读出的马克思是这样的: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技术设计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过渡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将造就一种新型的社会体系,这种新型的社会体系也将具有自己的技术体系。芬伯格对马克思的解读为我们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