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身,是国人素来看重的自我养成的基本功,借此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修身也一向重视,号召广大干部要"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2014年3月9日《人民网》)古人推崇的"修齐治平",修身排在第一,在现而今的"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也居于首位。当下,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习总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积极主张"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为历代君王、臣僚、士大夫等阶层所信奉和追求;西汉以降及至明清,中国商人一直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来追求和实践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少有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商家;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当今中国,将"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作时代诠释,对促进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民营企业家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分析法探讨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的内涵结构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中国情境特点的民营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量表。研究结果显示:受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包括"德性修养""集体动机"和"天下情怀"三个维度;企业家的伦理领导行为表现为"修己安人"的关系内涵,企业家自身不仅践行着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且将之扩展至对员工、组织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本研究开发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文章丰富了西方伦理型领导理论和高阶理论研究,对中国本土企业家如何提高领导力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8,(8):74-77
我国在形成现代公民观念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作用。儒家"修齐治平"思想讲求"推己及人",将个人与他人、"个性"与"公共精神"有机地、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势必会在我国现代公民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俞秀玲 《江淮论坛》2012,(4):105-109
二曲是在重“实证”、“实效”以及与民“实惠”并求通“可行”的基础上来阐述其政治哲学思想的。二曲认为王道之政的关键,一方面须重视修齐治平之学,另一方面须行“实心实证”之政,还须实施重民养民之策。只有通过这些政治措施,儒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治以贤始,即以贤终”的王道之治才能得以实现。这一阶梯式的王道演变措施使得儒家的仁政之治不再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生活,我喜欢日子。在我写小说《青春万岁》的同时,我也喜欢说"生活万岁"!生活是无法剥夺的,夸张的与自恋的张牙舞爪,抵不住平常心的一行小诗,一杯清茶,一首小曲。我自磨豆浆,每逢磨好煮沸,我与我的大孙子就大喊大叫"喝豆浆啦"!叫着院落里  相似文献   
7.
赵铮 《理论界》2014,(7):65-67
儒家伦理之所以成为中国漫长的宗法等级结构社会的主导思想,很大原因在于它自身内涵结构、核心概念"仁"和"礼"的内在统一在动态演化中迎合了政治稳定的需要。本文从忠孝人伦、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和德主刑辅等概念入手,剖析了儒家伦理在政治架构、伦理规范、道德修养和德刑嬗变等方面对宗法社会政治稳定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7):47-51
宋明理学充分发挥《四书》等儒家经典社会控制的思想功用,构建了"修、齐、治、平"的层次模式。这一模式既强调正君心、正百官、正万民三个自上而下的不同层次的心灵道德自律修养,实现个人完善和超越自我,又关注道德发展向社会实践,将社会控制实际过程划分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自下而上的层次,肯定了齐家、治国与平天下在系统中具有的基础、主导与最终理想地位。这一模式也体现了宋明理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对象的针对性、思想统合性及时代特征,成为宋明理学以理治国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的悖论和困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先秦儒学作为伦理———政治型的观念形态 ,内圣外王既是其最高的理想人格、价值观念 ,也是其最高的政治目标和现实关怀。迄今为止 ,学界多把这一命题置于现实层面上加以考查 ,而疏于从学理层面上检讨其本身的圆融和可靠性。内圣外王在理论上的矛盾 ,在孔子的仁德、德治那里就已存在 ;而到孟子提出仁政、王道 ,裂缝越来越大 ,矛盾也愈来愈尖锐 ;至《大学》 ,其虽然取得了成熟的理论形态 ,却更潜伏了打为两截的可能性。理论上的悖论导致现实中的两难和困局 ,而现实中的跛脚、断裂和强弱失衡 ,直至变质、异化和堕落不过是其自身演化的逻辑结果。历史和现实都没有给“内圣外王”之道提供发荣滋长的土壤 ,内圣的追求固不易 ,外王则始终悬浮在理想的天空 ,它的耀人眼目的外表极易牵起人们的道德真诚和热情 ,而与君主政治的藕断丝连 ,更遮蔽了人们从理念上对它进进行审视和反省。内圣外王始终是一个带有政治神话色彩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的社会关系即"人伦"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理想中通过君子个体到家族伦理关系所表达的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之一以贯之的精神,构建出修、齐、治、平这一传统精神的逻辑发展轨迹。由此横断面所管窥出的政治思想,还能使我们联想到其后长达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主导思想,似均在这一时期发轫并奠定其主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