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0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667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9,(1):84-91
改革开放初期是当代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转折时期。思想理论领域在呈现出一派生动活泼景象的同时,也面临着"左"的和右的倾向的干扰。为了克服这些干扰,邓小平就当时大家关注的包括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科学阐释。这不仅成为拨乱反正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成为当代中国彻底走出"文化大革命"的迷途,驶向改革开放正确航道的思想理论先导,也为我们今天继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东汉初期,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边疆经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东汉对南部边疆南蛮和西南夷的积极经略与北部边疆的消极防守形成强烈反差,在处理南部边疆事务时往往态度坚决、果断,手段也比较强硬。东汉之所以对南部边疆特殊关照,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边疆战略地位提高,统治者经略南部边疆有着明显的“郡县意识”,且南部用兵相对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短,不会伤及东汉根本。  相似文献   
3.
蒙元初期,河北内丘的扁鹊祭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时期内丘扁鹊庙中涌现了大量的碑刻,扁鹊祭祀亦因忽必烈两次遣使代祀得以与"岳镇海渎"祭祀联系起来,甚至比同时期的三皇祭祀更受重视。宋代对扁鹊文化的推崇,加之蒙元初期涉政医者和儒臣的共同推动,使得蒙古族统治者顺利接受了这一汉地民间信仰,并利用其产生的良好社会舆论巩固了"邢州大治"的成果,使内丘的扁鹊祭祀成为国家统治策略与民间信仰的一次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时期,特别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及40年代,贵州民族研究勃然兴起,涌现出天量的专著、调查报告、论文集、工具书、文章等成果形式.这一阶段,成为新中国建立前贵州民族研究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青岛的接收腐败被称为“全国之冠”,鲁豫区清查团将其列为清查重点。清查工作在青市舆论充分呼应的情况下展开,清查团抱定了“抛弃一切情面”的决心,市民亦积极响应,递交了大量告密函。但清查团惩治贪腐的成绩却与舆论期待相差甚远。青岛地方政治势力的派系斗争和利权冲突异常激烈,不少政客甚至将清查视为打击异己的工具,这都深度干扰了清查工作,背景雄厚的接收“大老虎”却未见落网。清查接收是国民政府在战后整顿社会秩序、挽救民心的重要举措,该工作确对促进地方经济秩序的恢复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清查团查处贪腐不力深刻影响了内战期间民心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在新疆地区的传播,历经了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隐蔽走向公开,进而发展为常态化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诉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在场体现,也深度契合了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的迫切需求。面对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话语、文本和媒介等现实问题,党和政府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建构话语路径、翻译出版经典著作以建构文本路径、完善本土大众传媒以建构媒介路径等来化解问题,从而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地区的组织建设,也推进了本土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提升,更为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传播的理论探究提供了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7.
谢伟 《中州学刊》2015,(4):130-134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当时美苏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现实困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榜样作用等多重因素,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不仅使新中国迅速走出了屡受战争破坏的阴霾,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而且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这种工业化道路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轻工业发展滞后、农业投入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等。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观的核心主张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且为了真正做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及友好相处,在民族政策实施上着重强调"反对大汉族主义"。从历史效果来看,以这种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政策已经非常有效地根除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存在于民族间的矛盾与仇恨,并塑造了今天中国社会共有的、强烈的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过程。但民族复兴思潮发展到"民族复兴运动",则是1931年以后之事。它率先起于民间,本只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国民党一方面输入传统儒家精神,一方面公开鼓吹独裁救国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在多种合力推动下,1930年代中期"民族复兴运动"进入舆论论述高潮。这些论述涉及到"民族复兴运动"的总体阐释,也涉及如何结合各自的行业或从事的事业贡献于"民族复兴运动"。时人迫切希望"运动"能落到"实处",但落实不易,"高潮"成"高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敦煌学研究耆宿土肥义和的略历,并对其编著的《八世纪末期-十一世纪初期敦煌氏族人名集成——氏族人名篇、人名篇》一书的内容和成书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