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49篇
  免费   1221篇
  国内免费   369篇
管理学   4732篇
劳动科学   425篇
民族学   895篇
人才学   1634篇
人口学   304篇
丛书文集   13286篇
理论方法论   2734篇
综合类   33855篇
社会学   7019篇
统计学   855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633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725篇
  2020年   860篇
  2019年   833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1169篇
  2015年   2050篇
  2014年   4570篇
  2013年   3669篇
  2012年   4207篇
  2011年   5208篇
  2010年   5207篇
  2009年   5287篇
  2008年   6190篇
  2007年   4929篇
  2006年   3779篇
  2005年   3287篇
  2004年   2575篇
  2003年   2116篇
  2002年   1881篇
  2001年   1672篇
  2000年   1055篇
  1999年   641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美好生活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坚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此,通过对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厘清美好生活的价值内涵,同时,加强对现阶段制约民族地区协调统一发展所存在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明晰建设民族地区美好生活的理念,对于构建民族地区美好生活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群忠 《船山学刊》2015,(3):109-112
<正>《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是本人2007至2014这八年来公开发表相关主题论文的一个选集,能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人深感欣慰。在此之前,本人曾有两个论文集,即《道德与人性》(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伦理与传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一本选集了我自1982年至2002年这二十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后一本则选集了我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职以来四年间(2002—2006)发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     
"小婚家·爱沙龙"开幕了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的婚姻恋爱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小婚家,有爱、有趣、有风情,2015年陆续推出"爱沙龙",围绕爱的主题不掉队,情感帮助,你我同行。本期主题你是谁,决定你会爱上谁?(爱情有玄机,认清你自己)【主讲内容】你会了解并学习到:认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性格适合怎样的爱人?最适合你的爱情在哪里?阻碍你寻找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6.
机械产品的设计一直注重于市场需求和产品功能的开发,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环境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提出一种基于功能一环境一结构分析( FESA)与TRIZ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机械产品结构之间的功能要素 以及功能要素与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确定机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根原因模型图,寻找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和 缺陷,利用TRIZ创新理论来实现机械产品的改进创新。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创新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近期人事     
《温州瞭望》2015,(1):30
王仁博男,1966年出生,浙江温州人,198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任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不再担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胡凯生男,1962年出生,浙江温州人,198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任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不再担任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9.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识时却遭遇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反运气德性认识论",重新审视认知能力的作用与排除认知运气的关系,使得德性认识论能够在容纳证言知识的同时克服认知运气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