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2.
张蕴艳(以下简称张):先生,我发现近年在您的王元化、朱光潜等学术史案研究中,不时提到"日丹诺夫"的名字,并冠之以"日丹诺夫主义"。您将此"理论模型"概括为一对"正负△":1.由所谓政治上的革命或进步→哲学上的唯物论→艺术上的现实主义,这三者构成"正△";2.由所谓政治上的反动或没落→哲学上的唯心论→艺术上的非现实主义乃至反现实主义,这三者构成"负△"。您是否认为日丹诺夫是1949年后中国文论建构绕不开的一个符号?又为何称之为"主义"?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当代美学的"美学大讨论",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确立了中国美学史上的独立学科,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形成了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四大流派",并为实践美学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主导流派做了铺垫;它为中国当代美学打通"中、西、马"的中国特色定下了基调,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形态。在"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先生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美学思想是"主客观统一论",而且是与时俱进的、坚持马列第一义的、中西融合的"主客观统一论"。当然,"美学大讨论"及其朱光潜先生,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诸如学术政治化、"大批判"文风、教条主义倾向,这都是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应该反思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是说理文写作的高手。对他作品中的事理解读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乡土人情、乡村风俗和田园风景书写,这些极富皖西南地域风情的典型事例和意象,汇聚起来构筑成一幅立体的清末民初皖西南山居图。隐藏在说理文中的乡土情结书写,凝聚着作者浓郁的家园意识和故土情怀,是成年朱光潜离开乡村天地奔赴城市生活的必然,是作者自然主义美学和文学旨趣的体现,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情结。  相似文献   
6.
7.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是站在现代哲学美学反形上学立场上的,反对把心和物作实体化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界定也是相对的,美的真实意蕴是化掉主观和客观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重点在"统一"(同一)上。黄应全得出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是主观论的结论,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旧本体论的,他对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分析也是静观的,不是动态的。他推理所涉及的"心灵"和"形象"都不是朱光潜的原意,他的实体化思维使得他非此即彼地把美同美感割裂开来,这是他的错误结论的病根。  相似文献   
8.
70年前,朱光潜先生谈美,提出“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他举例说,一个木商看一棵古松,想的只是做什么用,值多少钱,架屋还是制器,怎么买它、砍它、运它;若是植物学家,就注意它的枝叶花果,生态特征,以便分类;画家不管这些,只欣赏它的颜色线条,气概神韵。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7):174-181
在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吕荧与朱光潜围绕美本质、美感等美学基本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细察之,他们关于美本质与美感问题上的看法同异相间:两人美本质观都呈现出极强的主体性特征,且均承认社会因素在"美"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两人的美感理论则差异较大。吕荧主张美感的生成需要经过由感性知觉上升到理性判断的过程,而朱光潜则坚持美感在感性阶段便已然形成。再有,在论及美与美感出现的先后顺序时,两人的看法截然相反,吕荧认为美先于美感,朱光潜则强调美感的先在性地位。两人在区别美感与快感之时又体现出一些近似。鉴于吕荧与朱光潜所争论的问题皆为美学研究中的元问题,因此,对其深入阐释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的正确认识,同时对当下美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巴金、张天翼左联有场著名的争论。本是由朱光潜《眼泪文学》一文挑起的,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动情和移情的矛盾。由于巴金的反驳偏离主题,而过去学界多把注意力放在朱、巴之争,忽略了和巴金一起的张天翼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十个拷问"。我们由悬想朱光潜可能对张天翼美学问题的回答作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动情"和"移情"矛盾乃立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和矛盾上。恰恰是对这种差异和矛盾认识的不自觉导致了朱光潜(甚至包括王国维)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不彻底。倘若对中西思维上的对立有清醒的认识,或许可以将朱光潜和王国维不自觉提出的"超物之境"和"无我之境"提升到自我意识的层面。这样,对体现中国传统的"以物观物"的虚静内敛的思维特征认识会更清晰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