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朱光潜在新时期摒弃了认识论意义上的美在主观或者客观的哲学式定位,而是在"主客观统一"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了独立的实践美学样态,将主体的精神实践纳入广泛的实践范畴,从而为艺术和审美活动创造了"合法性"的言说空间。在19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经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改造,以"主客观统一"的美学思想初步显出了实践性萌芽;在1980年代的"美学热"中,朱光潜建构了一条从主体实践到美感经验的理论谱系。实践美学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情的渴望以及对人道主义思潮的坚守,构成了美学话语体系的价值核心,成为"美学热"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了美学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实践美学如何向纵深发展——张玉能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实践美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至今大约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的实践美学主要的成就在于初步形成了美学体系的框架,树立了最关键的美学命题,在美学大讨论中脱颖而出.第二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巩固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实践美学的研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导潮流.第三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创新时期即新实践美学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点、方法涌进中国,逐渐形成了一股"超越"实践美学的"后实践美学"流派.面对着这股潮流,一些坚定主张实践美学的美学家,一方面应对"后实践美学"的挑战,另一方面调整实践美学的体系,努力完善、深化、修正实践美学的体系,出现了一股实践美学的创新热潮,产生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以实践美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表明:(1)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根本保证;(2)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丰厚基础,离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传统美学的根基,中国当代美学既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美学,也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当代的美学以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3)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西方美学的引进和中西美学的融会贯通;(4)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美学发展格局呈现出由一枝独秀到多元共存的发展态势:实践美学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之中脱颖而出,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之中逐步成为主导流派;90年代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使得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各种美学流派在理论建构方面进行着努力探索和研究。实践美学在这种探索和研究之中走向了新实践美学。在今后的美学发展中,新实践美学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全面吸收中西美学优秀遗产,在实践美学发展的雄厚基础上,一定会在中国当代美学百花丛中笑迎新春。  相似文献   

4.
文章把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纳入他成长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做了系统的解读,努力探索朱光潜美学对中西美学思想的接受史,并由此展开朱光潜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般论述朱光潜美学发展历程的著作,都将之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大阶段。文章提出了关于朱光潜的"前美学时期"(1897—1925)、"美学时期"(1926—1935)、"美学实践时期"(1936—1948)和"美学批判时期"(1949—1986)四阶段分期法。这个分期法既考虑到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对朱光潜美学的影响,更注重朱光潜美学历程的内在阶段性变异的揭示。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最具特色和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美学流派,它以美学大讨论为契机,深受《巴黎手稿》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又受到思想解放运动的激发和推动,以及南斯拉夫实践哲学中人道主义辩证法的影响。从李泽厚发端,并得到美学学养深厚广博的朱光潜的推动,蒋孔阳、刘纲纪等人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实践美学。近20年来,张玉能、朱立元等人更是在反实践美学论者的批评中修正、丰富和发展了实践美学。这使得实践美学既始终以马克思实践论为理论基础,又不断丰富、发展、进步和完善,从而与时俱进,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这是实践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实践观念为中心,关注其新时期以来的深化和新变,可以揭示朱光潜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启发性意义。朱光潜不仅将"实践"理解为日常的物质生产劳动,还将艺术审美活动看作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的含义。新时期以来,朱光潜逐渐构建起一种独立的实践美学形态,他逐渐放弃从概念出发对美进行抽象定义的做法,转而关注具体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关系。但是,受时代与理论资源限制,他最终未能走出主客观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框架,未能完成美的现成论向生成论的正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在中国的最初确立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实践美学以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哲学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和生命力,从而成为中国美学界的主流美学流派。进入21世纪,在与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思潮接触的过程中,实践美学逐渐暴露出自身的一些局限,也因此受到国内一些青年学者的抨击,甚至有些人抛出"实践美学终结论"等等并不负责任的言论。实践美学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从它产生到现在,都在与其他理论体系的接触中,不断"自我超越",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新世纪的中国美学界将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而不断"自我超越"的实践美学仍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美感经验"把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贯通起来。朱光潜的美学探讨"美感经验"的心理机制及其"前因后果",属于科学;通过"美感经验"实现人生的解脱与超越,即所谓"人生艺术化",这是朱光潜的人生哲学。弄清朱光潜的美学科学与人生哲学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评价朱光潜的思想,为当下的美学和哲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与蔡仪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这意味着西方美学中国化或在中国体系化了.从全球化视角来看,朱光潜的美学体系体现了强调主客一体的重视审美活动的西方现代美学精神,蔡仪的美学体系体现的是强调主客相分的重视美的本质的西方古典美学精神;共和国建国后的美学大讨论以及实践美学,基本上都受蔡仪美学体系之后的苏俄文化的影响,新时期后有人提出“回到朱光潜”,这实际上是要求中国美学“回到现代”.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