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41篇
  免费   135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管理学   6708篇
劳动科学   1582篇
民族学   1762篇
人才学   1188篇
人口学   267篇
丛书文集   1103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730篇
综合类   18992篇
社会学   3849篇
统计学   1060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619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753篇
  2020年   975篇
  2019年   834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756篇
  2016年   1080篇
  2015年   1682篇
  2014年   3595篇
  2013年   2806篇
  2012年   3174篇
  2011年   3720篇
  2010年   3397篇
  2009年   3221篇
  2008年   4903篇
  2007年   3401篇
  2006年   2456篇
  2005年   2386篇
  2004年   1827篇
  2003年   1444篇
  2002年   1415篇
  2001年   1344篇
  2000年   946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15-18世纪,广西梧州经历了从“军事重镇”到“商业重镇”的社会变迁。正统年间,大藤峡瑶乱日益严重,开启了梧州地区的军事化进程。景泰、天顺年间,动乱愈演愈烈,为统一事权、协调资源,成化六年,两广总督开府常驻梧州。此后,梧州军政建设不断加强,并成为岭南军事重镇。明后期,随着地方秩序的逐渐稳定,梧州军事地位日益下降,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重视,开始向商业城镇过渡。清前中期,梧州山区得到大力开发,米粮、食盐等传统贸易亦保持兴盛,逐渐形成以苍梧戎圩为中心的商业贸易网络。至18世纪,梧州成为商业重镇,社会风气亦渐趋奢华。梧州个案表明,边疆重镇的形成和发展与区域秩序控制、国家权力渗透、山区经济开发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老友》2021,(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月11日通报,经调查,BBC(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有关内容严重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不符合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落地条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学界研究和智库权威评价体系构建了社会智库研究能力指标体系,通过无放回抽样确定了21家样本社会智库,信度检验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采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测算了社会智库研究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智库研究能力呈两极分化状态;人才缺失是社会智库研究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社会智库内的政府官员对研究能力提升具有直接影响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问题为导向、成立协作式研究团队、完善人才结构、及开展"精细化"研究等,以此提升社会智库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支撑基础、责任负担、保障水平以及民众需求等维度,可以把民生保障划分为托底型、基本型、改善型以及富裕型等四种类型。改善型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它是指通过各类民生项目的安排及民生待遇优化以促进民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一种制度类型,是民生项目更加齐全、内容更为完善、治理水平更高、使民众各按其分的民生模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服务消费支出总额持续增长以便能够提升生活水平的民生类型,是那种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较高层次需要的模式类型,也是更有助于形成社会结构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民生制度类型,因而具有综合性、完善性、激励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这要求我们优化民生类型设计及民生投入结构,补齐改善型民生短板,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围绕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不仅涉及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同理念、范式的竞争,更关系着现实政治。巴尔干半岛各民族国家不但继承了奥斯曼帝国遗产,同时深受西欧民族主义建国思想和地缘政治影响,致使该地区民族问题异常复杂、多变。有关民族、民族主义认识范式、类型的评析,展示了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保加利亚波马克人的民族化进程,其民族国家构建深刻影响着地方社会的政治生态、经济活动、社会习俗、私人生活等变革。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英法德都修订了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法规以保护本土优势产业和关键资产,修订内容包括降低监管审查门槛、扩大审查范围以及赋予监管更大权限。三国的监管政策呈现出对外商投资态度越来越保守、在审查改革路径上愈发趋同以及特别警惕中美两国企业的特点。英法德做出这样的修订主要是由于对疫情期间本土优势产业流失感到担忧、面对中国经济科技崛起缺乏自信以及受到美国不良示范的影响。这会迫使中资企业改变投资方式并降低对三国的投资额,而且可能为英法德美联合审查中国投资埋下伏笔。对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快搭建中资海外权益保护法律机制,以便能够适时震慑与反制,并加大同三国合作力度,以阻止其与美国监管审查同步化倾向。同时,中资企业应基于标的公司特点以及三国的发展规划准确评估交易可行性和敏感性,更多的进行绿地投资和财务投资。此外,还应就三国外商投资审查做好预案以尽可能的规避监管滥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语,更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风险治理的关键性命题。通过提炼"空间-关系-角色"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个体在不同类型社会关系中演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在不同性质空间中亦有不同的关系承载和角色切换。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治理的突发性"检验场",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实验"图景。病毒的人际"无差别"传播具有较强的空间渗透性和整合性。其间,身体空间、熟人空间、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错,本位角色、熟人角色、职业功能角色与公共角色多重演绎且行为逻辑异化,关系蜕化为"自保性规避""被动性失衡""排他性内卷"格局。"善治"愿景下的个体多重角色演绎与共同体良性互动应当区分不同空间性质以避免行为失范,强化依法治国以协调相关各方利益诉求,通过情境学习和责任认知重构"疏堵有方,张弛有度"的行为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基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明根脉、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传统的自在民族到现代的自觉民族、从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共同体,其内核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文明传统流传至今,推动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价值共同体,凝结着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建设好多民族融合的共同家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