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9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417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宁 《学术月刊》2022,(4):144-154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当代传人佛朗哥前几年在一本新著中提出,当今比较文学的一个大趋势就是跨学科研究:其一是文学与科学,其二是文学与其他艺术。他在结论中呼唤一种比较美学的诞生。显然,即使是被人们认为最保守的法国学派学者也认识到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大趋势,并试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美国比较文学学者苏源熙十多年前曾认为,比较文学学科“扮演的是为乐团的其他乐器定调的第一小提琴”的角色。但最近十年报告的主持人海斯却没有对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学科研究现状给予高度的评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者在致力于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分支学科的跨界比较研究的同时,却在科技人文的跨界研究中反应迟钝,且著述不多。这与人文学者所受到的多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训练不足有很大关系。这正是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在新文科视域下进入国际学术前沿并发挥领军作用的一个极好机遇,在这方面,中国学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已经而且将继续为国际比较文学新格局的形成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乃乔认为,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凭借语际与跨界两个维度的优势迅速向外扩张,最终比较视域与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相呼应,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身份标志。曹洪洋认为,"跨学科"是比较文学视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其对比较文学的身份认同必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姜哲认为,在中国语言文学的语境之下,"世界文学"的研究必然以"比较文学"为前提,即"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出场,必须是将其自身呈现于历史的、审美的和科际的关系系统中的出场。郭西安认为,比较视域概念是理解比较文学后设学科特性与研究定位的枢机;从视域到比较视域的推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标识出传统人文研究向后人文研究过渡的理念特征。梁丹丹认为,中西方文学的互动对话是一种含有比较文学互文性质的典范文本,这一文本是研究主体在中西方文化精神的汇通与融合中生成与创造出的新的诠释意义的文本,即比较文学所倡导的"第三种诗学"。  相似文献   
3.
亨利·雷马克提出的跨学科研究思想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四份报告,本文通过探寻雷马克比较文学经典定义的历史底蕴,阐明比较文学体现了人类对知识整体性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传统学科分类的抗争,追溯跨学科研究思想在经历美国比较文学界的广泛响应和探讨,并最终得到学界认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中日本人形象书写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隋唐前,基本为想象中的非类:或为长寿仁者,近于仙,或为形态怪异者,近乎兽,形象较为模糊;隋唐后,日本人形象由想象中的非类复原到人类,宋代文学中出现了日本奸商形象;元后,倭寇逐渐成为文学中日本人形象的主要内容,仁者形象逐渐淡化,凶顽、恐怖、惨无人性的倭寇形象得到加强,同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基于现实生活的日本人的形象书写。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不能仅限于"文学关系"的研究,不能只满足于"跨"的边际性、边界性或边境性,还要找到得以立足的特定文本,那就是"译文"。为此,就不能像一些欧洲学者那样把"翻译研究兴盛"与"比较文学衰亡"合为一谈,要把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联通起来,把"译文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纳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中,使之与"译介学"并立。只有这样,比较文学才能拥有"译文"这种属于自己的"比较的文学",才能克服边际性、中介性的关系研究所造成的比较文学的"比较文化"化倾向,才能在有限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为今后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无穷无尽的研究文本资源,从而打消比较文学学科危机论和学科衰亡论。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文学、文化、文明发展存在纵向与横向两条发展线索,这两条发展线索都具有承续性与变异性,可以说传承与变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学、文化、文明的传承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变异也是广泛甚至必然的。人类早就认识到纵向发展的变异规律,并且有了系统的理论,然而横向变异却长期没有被学界关注,更没有被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而系统地总结出来。比较文学变异学是横向变异规律的理论总结,揭示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规律,这是西方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比较文明理论所忽略的重要问题,是对学界长期以来文明研究盲点、文明偏见的补充和纠正,是学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是人类文学、文化、文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8.
9.
2012年10月31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舒宪教授和该校校长户思社教授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揭牌仪式由该校中文学院院长张保宁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0.
知识在西方近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分化与融合过程。一方面,近代知识的分化是西欧国家应对工业化时代和民族危机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也显现出人们寻求知识同一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