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7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生 《文史哲》2015,(2):17-33,165
汉墓画像中保存着现知最早最可靠的汉代列仙图谱形态。汉画所见不同时代历史(传说)人物共事一堂的"不合理"情景,以及大量超出世俗经验的奇观异景,都暗示了图像所指示的空间对世俗时空秩序的超越特征。以武氏祠东壁、西壁及后壁为中心,综合考察各类画像石图像可以发现,汉代墓葬画像背后实际隐含着一套宗教的价值评判标准:帝王、贤相、能将及刺客类图像,反映了"自三代以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的成仙标准;忠臣、孝子及列女类图像则表明,在汉代,生前为忠、孝、节、义之典范者亦得死后成仙。汉画中内在有序的人物图像内容应作为汉代仙传谱系来看待。神学化的儒家道德伦理,重武尚侠的社会风尚与历史上长期积淀的神仙思想相结合,乃是汉代"仙谱"所据以形成的思想基础。汉画所存仙鬼谱系乃汉代宗教信仰结构之反映,亦伴随汉晋价值观之遽变而发生转变。将汉墓画像系统与道书文献相互印证研究,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汉代"仙谱"的基本面貌,更可揭示当时的成仙标准,这对于研究汉代宗教形态和初期道教的起源问题将具有钩沉起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来源于生活的苗族鼓舞苗族鼓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周礼·地官·鼓》就曾有相关文字记载。殷墟出土的木鼓、楚墓出土的绘漆木鼓、战国秦汉画等,则将古代木鼓的大小、种类等都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们与我们今天所用的鼓有一个重要区别:今天的鼓是竖置的,鼓面向上,鼓者上下敲击;而古代的鼓则是横置,即鼓面侧居左右两方,鼓者从左右两旁击鼓。苗族的木鼓就保持了这种古老的横置方式。早在苗族先民还住在“水与天相连,一天涨几回”的水乡时,他们就用击鼓议事来商定迁徙。《祭鼓词》唱道:“击木(鼓)响冬冬,爸妈心挨拢,击木(鼓)响呔呔,爸妈乐…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砖石以及汉代的器物壁上,都有关于盘鼓舞的画像。盘鼓舞画像多与杂技、音乐演奏等活动形成组合。七盘舞是盘鼓舞的主要形式,在舞蹈器具方面,有踏盘、盘鼓兼用和踏鼓三种主要方式。舞蹈人员的装束方面,女舞者的服饰以罗衣、束腰、长袖、高髻为主要特征。舞蹈风格飘逸迅捷,姿态多变,动作随节拍而缓急有致。舞者既有边舞边唱的情况,也有模仿生活场景的互动表演。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反映的是佛教传入并发挥作用之前的我国本土文化集中展现的图像材料。而产生于齐鲁沃土之上、孔孟之乡的山东武氏祠汉画像石,则将本土文化中的"忠孝、仁爱"等方面内容以故事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至今日。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对当今人们思考与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失衡等问题,提供了积极的、有益的启示,从而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汉画艺术元素以其鲜明的民族性、悠久的历史感、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现代多媒体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现代工艺品设计中被广泛运用。现代艺术设计对汉画艺术元素的运用要避免简单、机械地选取图形直接拼贴的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法相结合的方式:一是截取汉画图像作为造型元素;二是将汉画图像进行矢量简化等二次处理后再运用;三是将汉画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四是整合同主题汉化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汉画有着丰富的图案、纹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借鉴并正确地运用这些艺术形式,有助于我们开阔设计思路,促进艺术设计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艺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汉代艺术品,其图像丰富奇特。文章对鱼拉车图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括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汉画像中鱼拉车图像的基本情况。从图像学的角度,探寻鱼拉车在图像配置上的规律,在更深一层的图像志基础上,指向鱼拉车图像的内在关联,破译象征内涵,探寻出图像的符号性对该图像的象征意义,即通天、祝愿升仙、穿越生死。从中阐释出其所象征的汉代先民的"鱼观"和隐藏于背后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由于统治阶级追求长生不老和死后升仙,引起贵族和庶民的追随,从而使追求长生、成仙之风气日盛,这从现存的汉画中,可以明晰地反映出来。揭示、正视这一社会风气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邵小萌 《南都学坛》2007,27(6):19-20
汉画乐舞百戏的娱人功能是汉代宴饮助兴习俗在葬俗中的反映,汉画乐舞百戏画像与宴饮、车骑出行、炊爨庖厨画像的结合是其娱人功能的具体体现,汉画中乐舞百戏精湛的技艺是其娱人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有不少渔业生产图像。它反映出汉代的捕鱼方法有:徒手捕鱼,以网捕鱼,叉鱼,钓鱼,以罩捕鱼,鱼鹰捕鱼,水獭捕鱼。从而可以看出,汉代渔业生产有四个特点:一是渔业生产分布范围广;二是渔具和捕鱼技术比前代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捕鱼涉猎范围广;四是汉代鱼种类较多。另外,从其它实物资料来看,汉代已专门养殖鱼类。汉代的渔业生产显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郑燕欣 《南都学坛》2008,28(2):19-22
汉画作为墓葬的装饰材料,一方面服务于墓主人的阴间生活,另一方面服务于阳间生者的祭祀活动。其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教化功能,二是辟邪功能,三是祈福功能。既让死者过上仙人的幸福生活,又保佑生者富贵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