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多种运输方式的出现以及各种先进科技成果的运用,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日趋庞大,近年来在交通综合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如何提升上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作者通过对德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学习考察,就如何借鉴德国先进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理念,找准促进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交通运输专业负责人:彭其渊,国家级教学名师。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拥有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人才培养基地、1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PSO的综合运输网络管理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基于层次网络原则对综合运输网络管理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运输距离区分不同的网络层次,通过引入衔接时间,将同一层次上各种运输方式子网络的竞争关系,以及不同层次间各种运输方式子网络之间的协作关系模型化;其次,以网络运输强度和单位运量能源消耗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综合运输网络管理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出了简化综合运输网络的Pareto最优前沿.案例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找到分布均匀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前沿.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是我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内生动力。"天下商埠之兴衰,视水陆舟车为转移",交通作为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驱动力之一,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交通运输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于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21日注定是中国内河水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内河水运的关注上升到国家高度,中央政府第一次就内河水运发布政策性意见。诚如这份带有国字头的文件所指出,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有利于调整优化沿江沿河地区产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相似文献   
6.
西部交通发展对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从西部大交通体系建设、交通建设资金的筹资与管理、交通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对西部交通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未来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发展城市综合运输体系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詹菲菲 《决策探索》2008,(12):72-73
保护环境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持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  相似文献   
9.
卫燕 《浙江统计》2006,(9):43-44
随着经济发展,公路里程不断延伸,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健全,公路(汽车)运输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省公路里程到2005年底已达到4.86万公里的公路,比2000年增加6630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经达到1866公里。民用汽车2005年底达到205万辆,是“九五”末的3倍多,全省公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超过7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7.9%。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客运量占95%,货运量占65%,公路运输在量上迅速扩张的同时,其经营方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成分单一格局被打破,同一企业车辆的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纯公车公营的、有公车承包的、有挂靠经营的、有租赁经营的等等。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瞭望     
长江经济带沿江布局五大城市群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除了布局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和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还重点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以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为轴线,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