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西文化语境的共生激荡孕育着小说的观念新质,传统的雅俗之辩因为异域文化的刺激和小说观念的自我更新,在以雅携俗和由雅回俗的途径中来回奔突,并形成错综复杂的雅俗观念渗透局面。雅俗共赏作为一种追求目标,也逐渐进入文人的研究视野,虽然这一理想境界的探究还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但其含义特征和实现的机制已经进入小说家的讨论范畴,标志着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已初步突破传统的雅俗观念框架。  相似文献   
2.
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赫索格》展示了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对主人公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本文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依法治理工作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当将工作机构实体化、工作职责法定化、工作程序规范化、法律责任完备化,才能真正促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徐訏文本中,始终存在一个自我寻找的内在结构,孤独的生命体验使他对人生和命运有着不断的追索与探问,寻求着意义,也寻找着自己的最后归宿,这种弥漫渗透着的情绪使徐訏最后走向了皈依之路。文章从体验的角度察悟徐訏文本中潜隐的生存痛感、对人生茫然感觉的思索与追寻,以及他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命运的关注,对生命的宗教沉思及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成长与焦虑:世纪之交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高知识层次、高综合素质、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优秀群体 ,她们是中国 2 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这个集独生子女、青年、女性、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特殊群体 ,在成长过程中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高等院校应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对她们进行引导、帮助和教育 ,培养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格 ,使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6.
道德悖论研究的话语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悖论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中的道德悖论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多为道德悖论问题。道德悖论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思想资源,其拓展和深入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我国伦理学的理论建设和道德实践,引发多领域的思维创新和进步,提升我们民族的思维品质。因此,其话语权是无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恶搞流行现状及其管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奇特的网络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网络恶搞大致有五种典型类型,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夸张的发泄形式迎合了网络青年的心理需求,二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对娱乐化的纵容以及网络媒介的技术支持为网络恶搞提供了孳生土壤。管制网络恶搞主要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维护基本的道德底线;二是如何界定网络恶搞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研究与民族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研究和民族意识研究两个论题冷热反差极大,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十年以来,民族精神研究力量在学科格局上具有绝对优势;相应时期的民族意识研究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民族精神研究的薄弱环节是5个“缺乏”,民族意识研究也陷入了5个误区。双方的困惑都可以归因于民族理论的薄弱:民族意识研究陷入误区是由于民族定义的僵化,民族精神研究则基本上还处在民族理论学科的盲区。共同解决这两个难题,根本途径是实现民族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9.
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赫索格》展示了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对主人公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钟锦 《兰州学刊》2004,(5):239-242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切关怀 ,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