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际中文教育的“民间性”
引用本文:刘杨.国际中文教育的“民间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4-119.
作者姓名:刘杨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传统文化民间对外传播与交流路径研究”(2021HZ—831);
摘    要:国际中文教育的“民间性”,是指民间文化交流形式所具有的非政府性、自主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等多种性质规定。“民间性”首先是一种性质规定,其次才能明确它是何种社会形式。国际中文教育民间交流的多重性和中介性,促使其循序渐进地改变对政府的依赖性思维,同时促进政府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调控的转变与创新,从而使其在市场中发挥作用,推动公益性目标的实现。民间文化交流形式因其民间性和非政府性,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国家必须积极引导民间及个人介入多元化文化传播中,培植文化传播的两翼——政府与民间,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 键 词:国际中文教育  “民间性”  文化交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