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仁德”与“玄德”之同质异向——先秦孔子与老子“德”观念发微
引用本文:许金哲.“仁德”与“玄德”之同质异向——先秦孔子与老子“德”观念发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8(1):46-56.
作者姓名:许金哲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政德建设的三重维度研究”(19BKS036)
摘    要: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德”观念既是政治上的重要观念,同时也是哲学上重要的概念。周人提出“明德”观念,将商人所重视的“鬼神”“上帝”观念拉回到现实中的民生世界、道德世界。然而,随着历史时空流变,“明德”观念趋于固化而难继“坚明”,礼乐制度随“德”的观念一同趋于瓦解。为解救周代“德”观念之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分别朝向“仁”与“玄”的不同方向拓展深入。他们或发掘“德”的深邃内涵或改造“德”的内涵另赋予其形而上特质。虽然老子“玄德”与孔子“仁德”不同,属于异向度地对周“明德”观念的发展,但他们的“德”都不是拘泥于外在形式化的礼乐规范;相反,均体现了对内在“心性”的重视——孔子主张以“仁”释“礼”,老子则脱离开僵化的周“礼”表象而旋转深入显露出了“慈爱”的柔软质地。

关 键 词:孔子  老子  明德  仁德  玄德
收稿时间:2022-06-15
点击此处可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