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道德性认知结构及其审美意义
引用本文:李雷东.孔子道德性认知结构及其审美意义[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5-31.
作者姓名:李雷东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中文系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认识论视野下的先秦名辩研究”(20112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孔子不以"生知"许人,而屡言"学"知。《论语》所述"学"知由两个方面构成:(多)闻和(多)见。两者既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孔子道德性认知的特点。个体接受道德原则以"多闻"为基础,个体之间的道德评判以"多见"为基础。孔子视野下的"知"并不脱离生活实践,见与闻构成了全部感性生活的内容。两者在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孔子认为两者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达到完善,从而居于道德内涵丰富完美的理想境地。从中可以看到道德性认知与审美理想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关 键 词:孔子  道德  认知结构  审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