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大学》《中庸》讲演录(之三)
引用本文:王岳川.《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大学》《中庸》讲演录(之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8(12):56-74.
作者姓名:王岳川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    要:中庸思想在古代中国思想史中是很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在新世纪讨论《中庸》是着眼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问题,以世界性视角涉入中国立场,发掘传统思想的积极价值。无疑,确定《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庸之道不仅是儒家的思想准则,而且在中国思想史上成为很多哲学流派的思想方法论,因而具有中国思想经典和世界观纲领的重要地位。中庸之道贯穿在宇宙万事万物规律之中,影响了中国文化思维和人们的处世行为,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价值。历史表明,中庸不是折中调和的中间路线,而是在不偏不倚中寻求恒常之道。君子参透了运行于人世间的天地宇宙的规律,故而强调中和中道,追求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的人生至境,不仅影响了东方文化,而且正在影响西方文化。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过分攫取自然资源的害处,注意到过分张扬人类的竞争去肆意改造自然的弊端。西方人将目光投向东方,吸收整合了东方《中庸》思想,提出并正在完善生态文化理论。因此,中庸思想在新世纪仍然有其不可忽略全球性意义和世界性价值。

关 键 词:原始儒家  中西文化  践行本体论  德行境界  思想史
文章编号:1004-3926(2007)12-0056-19
修稿时间:2007年11月2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