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的背景下,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内涵、特色和意义.本文认为,严复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点燃自由圣火的启蒙思想家,而且,他关于自由问题的思考与论述,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思想构架.这一思想遗产在当代文化思想语境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入手,看待中国的问题,笔者认为费正清的看法值得思考。他的思路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中国近代的)“根本弱点是思想和体制方面的,也就是对外国的现实一贯无知,并且存心不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思想是梁启超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基于对近代中国灾荒和贫困各种现象的深刻认识,梁启超提出了以民生为本的社会保障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又能给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以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洪秀全思想的离异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转型问题上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即离异与回归现象。洪秀全作为近代中国深有影响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的思想从表面上看也经历了从离异到回归的过程,但实际上,他的思想的离异只是一种表象,目的是为了最终的回归,而回归则一直是他思想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国权与人权的关系,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但不同情境下论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差甚远.张佛泉便堪称一个典型.前期面对立国的现实需要,他的思想谋求自由与权威的平衡、人权与国权的兼顾;后期则关注立国的根基,主张自由为本、权威为用,人权为本、国权为用.这种论述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思考方式的时代特征可能重于资源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先初 《船山学刊》2004,(4):155-160,154
在近代中国宪政史上,梁启超无疑是一位最具代表性且影响十分深远的人物,这样说并不是由于他取得了多少改变历史的事功,而是由于他那独具特色的宪政思想.诚然,如同其整个政治思想一样,梁的宪政思想也具有"善变"的特点,但他的善变与其说是出于"太无成见"的思想性格,不如说是根据其日益更新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所进行的自我调适和择善而从.他的调适始终围绕着一个既定的中国目标,那就是:易专制政体为立宪政体,变传统封建帝国为近代宪政国家.鉴于梁的宪政思想作为其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虽已受到一定的重视但研究尚嫌不够,同时鉴于梁氏亡日期间特别是自离开祖国至1907年之前的一段时间是梁氏就宪政问题进行集中思考和理论阐发的时期,本文以为有必要对上述时期梁氏宪政思想作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焱 《船山学刊》2020,(2):30-36
郭嵩焘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近代湖湘士大夫集团中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的大将与旗手。洋务运动作为晚清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所进行的自强求富之政治改革运动,历来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思想引进与对峙西学的重要一环。而郭嵩焘在推动洋务运动的时候,以船山实学思想作为方法论依托与理论参照来接续西学。在郭嵩焘的洋务思想中,体现了船山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变革的思考,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启蒙性的代表,船山的哲学方法论在郭嵩焘务实求变的洋务思想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与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8.
魏源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改革思想和“师夷长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中的进步倾向,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魏源经济思想所代表的阶级倾向,一般论者几乎都认为已经具有了“资本主义倾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拟就魏源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郭嵩森以近代著名外交家闻名于世,其外交思想在近代史学研究中褒贬不一。偏重于他主和外交思想的,就会认为郭嵩煮与李鸿章是一丘之骆,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买办外交官”;强调他向西方学习、主张佑行西法的,则认为郭嵩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甚至达到了早期维新思想的高度。如何客观评价郭嵩赛的外交思想,对于全面把握郭嵩煮思想的整体性极为重要。一、超越“华夷界线”,主张开放.主张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观,指的就是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原则和方针。千百年来,在封…  相似文献   

10.
吴尚鹰是民国时期政府要员.他主管地政部门多年,主掌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与土地法规的起草、制定;公务之余,还积极研究土地问题.他基于自身对土地、土地问题的理解,对近代中国土地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首先,针对城市土地分配问题,他继承和部分发展了“平均地权”学说;其次,他强调农村土地要“地尽其利”,主张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村土地生产力.吴尚鹰的土地思想,具有侧重城市土地分配、强调发展农村土地生产的特点;其最大不足,是忽略了近代中国社会最为基本的问题—农村土地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