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跨区域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昆明为例对此加以探讨。文中“外来流动人口”是指非昆明户籍且来昆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因而加强对城市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现阶段芙蓉区城郊结合部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口总量逐年增加,流动人口数目激增,出生人口素质健康水平有待提高等.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遵循城市人口的发展规律,重视其自身的组织,以达成服务自身、服务城市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14,(19):2-2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晋江市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目前,晋江市有流动人口110万人左右,与晋江户籍人口持平。农民工成为晋江市产业工人的主体。而在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中,确实凝聚着流动人口的心血。作为福建省新兴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城市,晋江市多年来认真落实流入人口同城同待遇政策,帮助他们的家庭提高发展能力,让流动人口成为真正的"新晋江人"。晋江市人口计生部门适应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主动融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据统计,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省内流动的占65%,跨省流动的占35%。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苏州市凭借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也吸引了众多的务工者,截止2005年末,苏州市流动人口总数已达378.16万。大量流动人口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譬如给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能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应积极探索行政调控与市调节相结合的模式与方法,推动流动人口的有序流动和计划生育工作,从而不断促进苏州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霞 《办公室业务》2012,(12):59-6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大量人员向城市迁移,每逢春节我国都会迎来一次人口大转移,这反映了我国人口流动性的特点.人口流动性给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也出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但由于不能很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已经废止了.本文将探讨新时期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求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流动人口成为我国社会引人注目的群体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流动人口为1.47亿人,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同样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民族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族际交往冲突的出现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是城市的建设者,其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必须予以肯定;关于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管理,以推进社会的和谐与维护社会的稳定。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随着农业人口过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的人口流动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伴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这一部分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日益严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考察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来解决现存的一系列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诸暨市店口镇推进外来建设者管理与服务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从生活融入、服务融入、文化融入、政治融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创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以来,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过程。大量农业剩余人口从传统的、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的、生产率高的非农业部门转移,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3.7%,这意味着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受传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摆在流动人口和政  相似文献   

11.
积分制管理以积分而不是以户口为标准,从而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这一制度创新不仅能够缩小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别,创造一种新的户籍改革和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思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选择方式:即从集体排斥向个体选择转变。  相似文献   

12.
自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以来,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过程。大量农业剩余人口从传统的、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的、生产率高的非农业部门转移,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3.7%,这意味着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受传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摆在流动人口和政府管理者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使流动人口子女和所在地城市居民子女一样享受平等、公平的教育,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雪灾春运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政策的缺失。为此,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的社区救助服务制度,发展流动人口文化指导政策,从经济基础、社会交流、文化心理等方面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是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郭建华  彭军 《决策导刊》2003,(10):16-17
1997年重庆直辖后,农村人口由450万猛增到24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0%。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内流动人口、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出现。为增强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辐射功能,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直辖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市计生委按照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常熟市进入了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20多项国家先进荣誉。经济社会发展伴随着外来人口的迅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的资料显示,2005年,全市外来暂住登记人口已达62.4万人,与户籍人口之比为1:1.7。外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既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使城市管理面临挑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城市外来人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包括常熟在内有许多城市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积分制管理以积分而不是以户口为标准,从而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这一制度创新不仅能够缩小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别,创造一种新的户籍改革和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思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选择方式:即从集体排斥向个体选择转变。  相似文献   

17.
谭梅香 《经营管理者》2013,(30):298-29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强,这对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必须对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实现从传统"制约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目前某些制度安排的滞后或缺失,使得人口流动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不和谐的影响.针对西安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了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消除流动人口不和谐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谢浩然 《决策与信息》2013,(12):184-18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成为我国人力资本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其中省际流动人口更是对流入地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只有全面了解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劣态势,才能优化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促进流动人口群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建立基于C—D函数的有效劳动力模型,选取人口流入集中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5省市为代表,测算出2001-2011年间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5省市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批批外来流动人口进入我市,为常州的经济建设和市场繁荣注入新的活力。为深入了解我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各级政府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产业布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我们根据2010年常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的数据结果,对全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