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对于文本的阐释策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从“互文”到“互文性”的演进,反映了人们的阐释视野日渐开阔,并进一步认识到文本意义的本源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取决于他者对自身的映射。这种阐释观念的演进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文本意义产生问题上对于自我中心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已渐成体系,而解构主义思潮给互文性理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解,让文本意义走向了虚无。互文性是文本在文本生态环境中的生存特征,文本之间相互的指涉、吸收、参照、改编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文本生态系统。任何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不仅关涉到语言符号问题,而且还关涉到一系列复杂的超语言问题。虽然巴尔特、德里达、热奈特等人对互文...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界对互文性理论的后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分析了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主旨思想,即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是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通过评析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区别性特征,论述该文本观在互文性理论中应占有的理论地位,旨在弥补当前学界对互文性理论阐释方面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托尼·莫里森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小说《宠儿》,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互文性是西方文论批评中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它不仅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相互"吸收和转化",还指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此利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来分析《宠儿》中所体现的文化互文和文本互文。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 ,反之亦然。本文从中西理论文本比较的角度 ,探讨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并以此为批评标准 ,讨论《水浒传》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本文认为 ,文学翻译中原本与译本的交流涉及互文性和互文两个概念 ,分别属于文化和言语层面 ,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记达到译本与原本两者之间的和谐。译本中的互文指涉越多 ,越能和原本之间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6.
每个文本都具有复杂性、异质性和多样性,任何文本的意义都要依赖其他文本的意义才能完全阐释。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互文性理论,宏观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的语篇特征,和主题互文链。热奈特提出了跨文本性概念,并划分了五种类型的跨文本关系,本文侧重介绍其中的副文本互文性。本文应用上述理论,从主题互文链、再语境化和副文本互文性三个层面分析《北京遇上西雅图》。该电影的主题和它的前文本《金玉盟》、《西雅图夜未眠》等建构了两条清晰的主题互文链。海报、电影片花、剧组的媒体推介和访谈活动构成了该电影最广义的副文本,并最终促成了其五点二亿人民币的票房神话。  相似文献   

7.
论文本的互文性及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文性可分为宏观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指一部作品在立意、艺术手法等方面曾受到另一部或多部作品影响,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或相关之处。微观互文性指一部作品在词句上与另一部或多部作品具有相关性。仿拟和暗引是微观互文性常见的具体表现。对互文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互文性视角,以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为个案,分别对其句法、修辞、语义和语篇四个雏度的互文性符号翻译方法进行了阐释与解读。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这种互文符号应该尽量予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文本学研究热点,本文将把实用语篇与语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对广告文本的构成要素、创意手法及其与文学文本、神话传说、新闻事件、影视作品等外部文本构成的各类互文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互文性是如何使广告创意打破定势思维、解放视野,帮助广告文本实现语用功能、信息传播功能及产品推广功能。  相似文献   

10.
批判话语理论中,新闻文本被看做是意识形态的布道坛和社会权力的竞技场,在社会建构的过程中,文本以互文方式相互投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新闻文本的互文性颠覆了文本的封闭状态,文本自身及其文本中的人物、事件与周边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互动。以文本间的互文性为入口,研究网络空间中新闻话语秩序的建构过程和建构方式,是利用互文性对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具有交互式、虚拟性、多媒体特征。它的共生性、易变性和实时交际性,以及互文活动中文本信息的断裂与缺失,无不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解构作用。正是因为网络文本独特的互文性,不同的文本建构起大不相同的话语强势,有的话语在网络中才更方便地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这又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互文”理论是一种后现代文本观念,它在立足文本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形式(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技巧及体裁)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固有联系;各文本之间存在着的平等交流对话关系,导致了对文本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而“影响”研究作为一种传统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在研究方法、思路、重点、目的等方面与“互文”研究有很大不同。弄清这种差异与区别,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互文”理论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依据文本的内、外互文关系,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互文参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篇的"互文性"理论输入中国四十余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然对其阐释迥然。所谓互文,即在语篇构组的过程中,表达主体为强化其意念语篇的语势,引入已存历史语篇的过程和结果性。互文性的特征有三:语义的双值性、主体的主导性、功能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不仅成就了读者,也通过"引导对话"的立体图式不断验证并提升着自身的价值。本文解析了读者在文本阐释中的动态成长过程,并试图从中挖掘互文作用下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指出读者的发现和文本的发现是互为实现的关联过程。文本的开放使读者回归主体,读者艰苦的"拼接"释放了文本的意义。互文性授权读者再现了文本中的对话构成,对话指涉的立体交流系统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7.
拉什迪的小说《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引起全世界文坛的关注.小说视界宽广,叙述技巧娴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说文本鲜明的互文性.作者采用了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文学文本间的互文、小说内部叙述的互文,即羊皮纸互文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属性和强大功能,广泛地存在于口头故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在互文性巨大的阐释张力之下,具有一定程式、类型的故事群因含有另一文本的影子而显得意义异常丰富,传说故事的叙事意义不仅含括在话语织体之中,而且还主要地蕴涵在与此相关的民族志表演之中。不同时空存在着的任何一种文本并非是自我完足的单子式的存在,文本之间的关系依靠与之前、之后的所有文本的交织对话而产生意义。特定文本只有在与互涉文本互为定位之后方才确定其坐标和意义,互涉文本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两者跨越时空的交流和互文性手法的使用的契合,实现对文本历史、文本内容承载的族群记忆的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19.
互文的界定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的论者将互文与变文同义、同义连用、倒置等几种修辞手法等同.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区别和辩说,并对互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以相同的字面形式所形成的互文量为标准,分为双重互文和单项互文.  相似文献   

20.
以互文方式拓展作品的意义空间是后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范式。互文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显性方式(如模仿、引文)和隐性方式(如改写、暗指)。《百舌鸟》充分发挥了两种互文方式的表意张力。一方面利用显性的互文标记,承续名著《杀死百舌鸟》的主题、人物类型和儿童话语;另一方面又利用隐性方式与其他文学文本构成互文关系。引文和暗指引领读者进行阅读联想,将阅读“前文本”的体会引入对“目标文本”的理解,使更多的意义联想在穿梭性阅读中生成,意义空间因此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