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祝伟 《理论界》2009,(7):14-15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为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2.
实现政府协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协同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及执行力不足,导致央地协同问题;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府际间的协同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分散,导致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公务员个体的目标替代,导致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协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央地协同;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协同;整合部门职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部门协同;理顺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协同。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当代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要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决策与发展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建立生态治理机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反思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化的发展,使本应和谐相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面临失衡,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环境压力。为此,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真正的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要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意识、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坚持发展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但由于我国仍处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人们的价值理念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离生态文明发展要求都有一定的距离,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依然构成了较大压力。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本期特刊登三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文章,分别从价值理念、政府职责和产业调整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问题,以期推动对生态文明内涵和建设实践的理解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会齐 《兰州学刊》2008,(7):43-45,72
21世纪的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大方面去落实,它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实践。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既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同时又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不仅要考虑人及其社会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提倡物质上的适度消费原则,反对对物质消费的无限度追求.当前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国民的生态文化教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强化其生态责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处于向工业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当前诸多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9.
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急迫、最危重的矛盾当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就必须走适度发展之路。适度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提出来的,传统发展的"关键词"是速度、规模、以物为本、高代价等。适度发展主要是一种适速型、自律型、基本需求满足型、平衡型的发展。要实施适度发展,必须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倡导生态消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设法淡化或消除唯物质主义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生态伦理自觉,深刻地体现了其生态伦理价值.当今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中生态伦理价值的整理发掘,了解少数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构想以来,中央积极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拥护和响应。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生态建设方针,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要提升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并上升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通过对当下中国公民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情况的分析,得出我国公民存在着责任认知不足、履责能力不强以及生态行为失序等诸多责任缺失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此,提出在理念层面、行为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等四个维度加强公民生态责任建设,这对于构建生态型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生态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构建生态政府,强化生态管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政府要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政府的制度供给、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教育的角度转变其职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认识、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理念,又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弥补,更是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项多主体长时段的系统工程中,应强化和突出生态文明的政府责任,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构建政府责任体系,创新政府责任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而政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当然主体,这就客观要求政府责任体系的构建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来建设。从理论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本质上要求政府要构建政治责任、道德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为核心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崔朝晖 《学术探索》2012,(10):160-163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它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而生态文学在此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生态文学叙述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严峻生态现实的文学反映。所以它对人有认识、教育和感化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绿化人类精神家园,使人民大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长三角生态型区域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三角区域在率先发展起来后,要向生态型区域迈进;而在建设生态型区域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长三角向生态型区域转变,既基于人们急于从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危机中脱困的背景,又是人们对后工业社会批判性反思的结果,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长三角区域的各地方政府主导地位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遭受了执政理念提升、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对科学技术过度依赖、市场主体运利所带来的困境.长三角区域各地方政府要承担起推进科学发展、推动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广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技术形态的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钟方 《理论界》2013,(8):79-8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北京"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更是引起全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因此,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世界的绿色运动中开始兴起,由此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本·阿格尔所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把资本主义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归结为消费异化所带来的后果。当今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当年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由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合理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去解决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荒野价值与生态文明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定位,停留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实践的积极的文明成果。这一定位显示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所在。然而荒野价值未被纳入生态文明的建构之中显得有些缺憾。本文强调荒野价值在人类文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荒野价值在生态文明建构中缺席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